周一歐元區財長會議中,與希臘的談判破裂;雖然大部份觀察家都相信希臘與主導紓困的「三駕馬車」(歐盟、歐洲央行、國際貨幣基金),終究會在最後關頭達成協議,雙方各退一步。但周一談判的破裂、雙方的高姿態,卻讓希臘與歐元區同樣駛入危險區。
希臘與債權國最大的分歧點在紓困的條件─希臘不想再接受援助款要求的各種撙節、減支措施,認為這些嚴苛的條件造成希臘經濟與社會的災難;債權國的立場非常簡單,當然不允許希臘拿債權國借給他的紓困金再去「花天酒地」,因此限制條件必然需要。
在希臘反撙節的政黨贏得選舉以來的3周,雙方都處在彼此探測底線的階段。德、法等主要債權國始則態度強硬,繼則釋出「可談」的訊息;希臘也由原先的反私有化、要債務減免退一步,但後來又再拉高調子到立場強硬的反對援助計劃的嚴苛條件。而且希臘財長說「這是唯一的選擇。這是首選方案,但不存在備選方案」;德國總理梅克爾的立場則是「援助方案是一切談判的基礎」
看起來立場迴異、難有妥協,現在雙方似乎在玩「膽小鬼遊戲」,看誰先怕了跳車認輸,但決定誰會先跳車,最重要的還是手上籌碼。
希臘是向其它國家借錢的債務人,看起來該是無勢無力、百分之百居劣勢。不過,正如金融界對還不出款的債務人的名言:你欠100美元,這是你的問題;你欠100億美元,就是銀行的問題了。希臘的國債有3230億歐元,其中2400億歐元是「三駕馬車」及其它歐洲國家給予它的紓困金。欠債如此多,讓希臘姿態擺高,這就是俗語說的「債多不愁」。
當然,更重要的是希臘如果賴帳,進而退出歐元區引發的金融震盪,才更是債權國投鼠忌器的原因。5年前,歐豬五國的主權債信發生時,其它國家就是擔心希臘退出引發的連鎖效應,導致歐元解體,才終而對希臘紓困。這次希臘也隱然是以此威脅其它國家。
不過,現在的情況與5年前可能不同了。接受紓困的其它歐豬國家相對已較穩定,繼愛爾蘭、西班牙之後,葡萄牙去年5月退出紓困案,不再需要第二波紓困了;愛爾蘭甚至已逐漸歸還紓困款,去年經濟也實現3%的正成長,為歐洲國家之冠。仍要紓困者就是希臘及小國賽浦路斯,歐元區國家已不太需要擔心所謂的「連鎖骨牌效應」,會讓歐元區解體。
此外,這幾年希臘衰退嚴重,經濟規模(GDP)下降到2422億美元,占整體歐元區的比重較5年前更低,只占2%多而已;以希臘這5年的表現,及動輒要賴帳的德性,歐元區國家也許已經不是那麼介意希臘退出,也認為歐元區能承受其衝擊。如果其它國家已不太介意希臘退出,希臘用來要脅歐元區的籌碼就大大失色,接下來問題反而回到希臘身上:希臘退出歐元區是好是壞?是否能承擔其衝擊?依照目前的估計,退出後希臘經濟情況應該「非常慘烈」。
但不論如何,雙方談判破裂與拖延,對金融市場與經濟確實造成影響─主要是對希臘傷害大,而且時間不站在希臘這邊,資金不斷外逃是其最大壓力。前FED主席葛林斯潘就認為希臘遲早終究要退出歐元區。如果5年前就讓希臘退出歐元區,或許對雙方會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