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優的技職教育是怎麼練成的?談點燃德國出口引擎的「雙軌制職教培訓」

2018-04-10 17:10

? 人氣

在德國,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通過「雙軌制職教培訓」(VET)進入職場(德國之聲)

在德國,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通過「雙軌制職教培訓」(VET)進入職場(德國之聲)

設計師法爾克(Charlotte Falke)負責繪製電廠發電機的工程圖。23歲的她目前在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進行職業培訓。在選擇職教深造前,她曾上了一年大學。」我退學了,因為(大學)理論太多了,」她說,「我想要更多實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法爾克的情況並不罕見。在德國,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通過「雙軌制職教培訓」(VET)進入職場。人們可以從326種職教培訓中進行選擇,範疇從鑽石切割師到飛機機械師,甚至也包括煙囪清掃工。

這個教育體系助燃了德國出口引擎。在世界其他地方,一些人認為這可以成為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的辦法。那麼,雙軌制職教培訓究竟是如何運行的?是否值得人們如此追捧呢?

理論與實踐

「基本理念是雙軌制」,德國職業教育與培訓國際合作辦公室(GOVET)的負責人赫爾曼(Ralf Hermann)說。「這意味著將學校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

與大部分職教學員(也稱「學徒」)一樣,法爾克每週要在學校學習幾天的基礎知識,例如數學、語言以及工作相關的理論。而其他時間,她則大部分在公司裡進行設計。關鍵的是她要既可以繪製出符合工業標準的工程圖,也能與客戶用英文交流。

「內容寬泛的學校教育是有必要的,讓年輕人獲得一些軟技能,變得更有責任感」,赫爾曼在談到當今快速變化的數字經濟對靈活性的要求時說。 「職業所包含的技能比單純為某項工作所進行的培訓更為廣泛。」

Deutschland Siemens in Berlin | Wanka & Kaeser & Trump (Getty Images/S. Gallup)

伊凡卡參觀巧克力機械製作流程

引發海外濃厚興趣

很多國家都有職業教育,然而很少像在德國這麼熱門。在德國,更多年輕人選擇雙軌制職教培訓,而不是去上大學,儘管這其中很多年輕人滿足了上大學的條件。

這種學徒制度在全德國範圍內得到規範--例如,每位進行產品設計師培訓的學員都必須學習相同的教科書,熟悉相同的設計工具,因此學員們的就業前景不會因為職業學校或者實習公司的緣故而有很大差異。大部分學員都選擇在某家公司低薪職教實習3年後加入該公司。

對於德國經濟而言,這非常重要。德國的失業率屬於歐洲最低水準,而德國的貿易順差是最大的。在2017年,德國出口了1.279兆歐元,進口了1.034兆歐元。

一些想要減少貿易逆差的國家非常希望學習德國的模式。當今美國總統的女兒兼顧問伊凡卡‧川普就表達了將雙軌制職教體係引入美國的興趣。她在去年接受德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德國的職教系統是「偉大的開拓者」。

「我們國際夥伴的印象是對的「,赫爾曼說。」德國經濟穩定的部分要部分歸功於雙軌制職教體系的核心元素--也就是我們為勞動市場輸送合格的勞動力。」

歷史淵源

德國雙軌制職教培訓成功的一個原因是德國中世紀就開始的學徒文化。這種側重實踐的教育非常受歡迎,以至於很多年輕人甚至選擇了半職業的大學課程。

「你在其他任何(教育)理念中都找不到這種組合」,27歲的貝格(Marius Berger)說。他在德國汽車製造業從事銷售工作,之前選擇了汽車零售業進行了雙軌制學習--在大學學習三個月然後到公司總部實習三個月,如此交替。他在2012年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留在了之前實習的公司。

「我之前就在尋找辦法,將把我對汽車的熱愛與好的經濟學習項目結合起來」,貝格說。」對我而言,一個沒有任何實踐內容的普通本科學位是不在考慮之中的。」

不過,在沒有職教文化與歷史的國家引入這樣的體系會面臨一些問題。德國向墨西哥、俄羅斯等試圖建立雙軌制職教培訓體系的國家提供技術諮詢,對於將職業教育描述為「出口熱門」,德國職業教育與培訓國際合作辦公室(GOVET)這樣的組織比較謹慎。

「一個在非常特定的條件下在德國發展起來的體系,無法被簡單地出口至另一個條件非常不同的國家」,赫爾曼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