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俄國空軍缺乏在複雜環境進行作戰的訓練,更缺乏與地面部隊協作的聯合兵種作戰經驗,導致俄軍至今仍未建立制空權。種種失算最終導致俄軍必須沿用上世紀最熟悉的模式:利用大量不精準的飛彈與砲擊摧毀敵軍。
相對而言,烏克蘭自克里米亞事件以來已經有相當高的敵情意識,在與東烏克蘭叛軍的 8 年戰爭中也累積了不少作戰經驗。加上與北約和美軍的長期合作(包含聯合軍演),俄羅斯所碰上的烏克蘭今非昔比。
歐美幫烏克蘭打出了一場「混合戰」
諷刺的是,一直懼怕俄軍混合戰的美國最後幫烏克蘭打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混合戰,其中歐美科技巨頭扮演了關鍵角色。打從戰爭一開始,美軍與微軟等公司的資安團隊便幫烏克蘭政府抵達了俄國的第一波網攻,SpaceX 旗下的 Starlink 低軌道衛星也彌補了協助烏克蘭遭損毀的通訊設施。事實上,部分基於自身通訊需要,俄軍並未大規模摧毀烏克蘭的通訊基建。
隨著戰事加劇,這些由歐美主導與支配的全球科技公司已掌握了資訊戰的至高點:它們抵擋俄方假消息,協助組織民兵與提供隨時更新的前線戰況,更支配了全球多數國家對烏俄戰爭的認知。善於透過網路操作議題的澤倫斯基團隊不只借此機會為烏克蘭爭取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更躍升成為歐美網民們每早必關注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當歐美主導的金融體系與高科技公司切斷與俄國的往來,俄國現代化腳步將停止,並面臨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
歐美目前已展現十足的能力進行一場橫跨科技、金融、軍事的混合作戰能力。未出動一兵一卒,但這場戰爭已定調。就算俄羅斯達到摧毀烏國作戰能力與扶植親俄政權等最終目標,俄國長期付出的代價已經得不償失。
中國與俄國的國際地位終究不同
反觀,台灣目前普遍缺乏敵情意識,也從未與美軍聯合演習。雖然此次烏俄戰爭將讓北京對台用兵前更三思而後行,但俄國的慘痛教訓亦會使得中國更慎密規劃相關軍事行動,並加快中國建立自己的全球金融與科技秩序的腳步。若台海戰事爆發,準備不足的台灣恐怕會在實體戰場和電子/資訊戰場上居於劣勢,難以達到烏克蘭今天的效果。
儘管俄國有 Yandex、Sber 等服務前蘇聯與部分歐洲市場的公司,但沒有任何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能與美國的 Amazon、SpaceX,、Google、Microsoft 等公司匹敵。俄國市場對歐美來說也無舉足輕重之地位,使制裁相對容易。俄國是歐盟第五大貿易夥伴,而且甚至擠不進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
與俄國相比,中國分別是歐盟第一大與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科技巨頭也已掌握一定的技術水平與國際影響力。整體而言,長期強調「軍民融合」的中國未必在日後的「混合戰」中居於劣勢。若歐美對中國祭出今日對俄國的手段,自身後果也會不堪設想。
若台海不幸開戰,恐怕雙方實力差距與國際社會反應都無法同烏俄之戰相提並論。如今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改提出中立,但為時已晚。然而對於台灣社會來說,也許烏俄之戰提供了一個正視中立議題的良機。
*作者任職於歐洲某智庫,長期觀察國際事務,作品經常發表於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