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習近平的烏克蘭危機算盤

2022-03-17 07:20

? 人氣

這群中國問題專家包括了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庫珀(Zack Cooper)、葛來儀(Bonnie Glase)、羅德(Winston Lord)、黎安友(Andrew Nathan)、諾頓(Barry Naughton)、夏偉(Orville Schell)、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謝淑麗(Susan Shirk)等,他們在中國研究或實務上都赫赫有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篇明認為:「歐美及其盟國對中國進行積極的外交努力仍然是上策。當然,如果中國幫助俄國以減輕制裁效果,我們也要有可信的、讓其付出高昂代價的備選方案。採取這樣的策略會促使中國反思自身的國家利益 ……在中國試圖成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同時,降低它作為俄國主要盟友所可能面對的社會詬病,經濟負擔和政治後果。」這些大咖中國通的聲音,華府決策圈絕對聽得到。

中國出現切割俄國論調

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參加「從西方中心到後西方世界:21世紀新興全球秩序之探索」國際研討會,【場次六】。(陳明仁攝)
被視為習近平諮詢對象的政治學者鄭永年主張北京應介入維持國際秩序。(陳明仁攝)

而在中國方面,被視為習近平諮詢對象的政治學者鄭永年,在烏克蘭戰事剛引燃後就發表文章指出:

對中國來說,烏克蘭戰爭讓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加複雜化。國際局勢雲譎波詭,我們更需要冷靜分析大國互動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更加理性,來不得半點情緒化,任何情緒化的衝動都會帶來顛覆性戰略錯誤。但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大國之所以為大國,或者之所以被視為大國,並不在於其挑戰舊秩序,更不在於其進行戰爭的能力,而在於其推進和維持國際和平的責任和能力。

鄭永年強調,北京領導人「來不得半點情緒化衝動」,藉由介入維持和平、建構新秩序,來建立大國影響力。鄭永年這個主張應該是中國最好的選項。之後,中國也出現一些主張中國與西方合作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聲音。

先是三月中旬美國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下的中國項目網站「中美印象」,刊出胡偉的文章〈俄烏戰爭的可能結果與中國的抉擇〉。文章呼籲:「中國不能與普京捆綁在一起,需要儘快切割」這篇文章在中國微信等網路傳播很廣、台灣也有多家媒體引用。但幾天後文章在微信上已被全網删除,「中美印象」網站也被封。胡偉雖具官方色彩,但很難說他是中南海核心幕僚,文章不見得能代表北京的態度。

另一篇也是在倡議美國要與中國合作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文章是中國學者王輝耀登刊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是時候讓中國幫忙給普丁一條退路了〉(It’s Time to Offer Russia an Offramp. China Can Help With That)。文章指出:「儘管中國與俄羅斯一直在講夥伴關係,但值得記住的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經濟利益遠不如中國與西方的經濟利益。」「隨著俄羅斯與世界經濟隔絕,中國不想獨自承擔俄羅斯的經濟負擔。」「隨著戰爭的持續,中國可能會發現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帶來的回報越來越少。這使得北京發揮積極調解作用的論點更具說服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