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外界預期,本周美國聯準會(Fed)啟動2018年來的首次升息,全球開始進入後疫情時代的升息緊縮階段,國內央行周四也升息、啟動10年來的首次升息。與過去升息階段不同的是:美國這次要走的是急行軍,但對壓制通膨是否有效則大有疑慮;而對台灣而言,未來通膨走勢,匯率影響將遠高於利率。
去年下半年全球通膨之火─特別是美國,已非常明顯重燃,美國每個月的通膨年增率節節高昇、看回不回,原先咬牙說是通膨是「短暫現象」的財金官員,都摸摸鼻子改口了,今年通膨率更是飆上7%、7.5%:市場預期馬上就要看到8%的通膨率,快速升息打擊通膨,當然是Fed的首要之務,因此,原先外界篤定認為本次利率會議Fed就會啟動升息,而且升息幅度可能是2碼。
不過,2月下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引發地緣政治、國際關係的大地震外,也帶來經濟的衝擊,一度引發Fed是否延後升息的揣測。但烏克蘭戰爭除了可能壓低經濟成長、造成金融市場震盪外,對物價的效應更是直接拉高能源價格,引發更嚴重的通膨。
因此,Fed如預期的啟動升息,而且根據「升息路徑指引」,今年內還要再「升息6次」,唯一的「妥協」是這次只升息1碼而非2碼,但準備連續升息6次,無異於急行軍式的升息了。
通膨壓力升高,央行一定要採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升息、回收資金、為經濟降溫……,面對已來到家門口的通膨,Fed當然應該升息、也必須儘快升息。過去40年─從傳奇性的Fed主席伏爾克「餓死」通膨巨獸後至今,Fed這招幾乎無往不利,前Fed主席葛林斯播就曾語帶得意的形容,在經濟稍有過熱時,他以適當的升息為經濟降溫、避免通膨,讓經濟「實現夢寐以求的軟著陸」的豐功偉業。
只是這次這招還靈不靈、能有多大效果,是有疑問的,因為過去通膨高低與經濟是否過熱有較密切的關係,因此升息、緊縮、為經濟降溫,就能壓下通膨,但這次的通膨再起,原因較過往更複雜而「多元」。
例如,船運的運費高漲、供應鏈的重組與混亂甚至斷鏈、汽車晶片荒讓車價上漲……等,都是通膨上揚的原因之一,但這與「經濟過熱」顯然關係不大,而是因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等原因引起;通膨上揚與能源價格上漲關係密切,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能源價格上漲,主因是各國為減碳推動的「以氣代煤」等政策,有專家乾脆直接稱之為「綠色通膨」。如果要講更長期的結構性改變因素,則可能與過去40年、擔任「通膨緩衝」的開發中國家(主要是世界工廠中國),工資上揚、人口紅利減少、緩衝功能降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