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利於通膨的因素,顯然不是升息可全然影響;至於讓各界看壞後勢、擔心通膨會持續上揚的因素,主要是擔心能源價格恐居高不下,則是與烏克蘭戰爭等因素有關,這場戰爭何時結束、如何結束、甚至西方制裁的深度與廣度,都對未來能源價格、通膨走勢有密切關係。
偏偏這些變數,不是升息可以改變、可以「降溫」─其實,那些供應鏈問題、地緣政治因素(貿易戰、科技戰等)、甚至「綠色通膨」等因素,都不太受升息的影響。升息或許能讓需求降溫,但那些因供給面因素帶來的上漲,則效果不大。
而這可能也是這麼多年來,聯準會第一次發現失去對通膨的掌控權,升息對通膨的影響不如過往,操控通膨的力量操之在其它因素手上。與此同時,經濟成長率則無可避免的下降,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估計中值也從去年12月預計的4%的速度放緩到2.8%,這個世界出現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升高。
美國升息後,周四央行理監事會也升息1碼,相較歐美動輒5%、7%的通膨,台灣2%多的通膨率,雖然超過目標值的2%但還不算是太嚴重。美國有必要以急行軍方式連續升息以壓制通膨,但台灣未必有必要,且台灣的基準利率原來就高於歐美,因此央行未來的動作仍值得留意,不需要、也不會完全追隨美國的升息腳步。
不過,台灣進入升息循環後,最值得注意的是房市的影響。台灣房價持續上漲,早已超過高點,政府三番兩次的打房政策,顯然收效不大。這次升息1碼的效果不會立即顯現,但如果再升息幾次,房市終究還是會受壓制。至於國內通膨走勢,恐怕匯率的影響遠大於利率,看利率不如看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