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0多年前吧,當硬碟和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的價格開始掉到一個程度以下,而網路頻寬則開始快到某一個程度,大家開始把數位音樂轉成檔案存在硬碟或快閃記憶體,甚至透過網路平台收聽「雲端音樂」(但當時雲端這個詞使用上還不普遍,大家習慣的名詞是線上音樂),CD就開始走向死亡──除了音響發燒友之外,很難找到人繼續在買CD。
音響發燒友為什麼還要繼續買CD?簡單說當時手機還是「智障型手機」的時代(因為我們現在用的手機當年剛出現的時候被稱為智慧型手機,傳統手機就被戲稱為智障型手機),播放音樂檔案和線上音樂都得靠電腦,但電腦播放出來的音樂音質實在太爛,音響發燒友只好乖乖地繼續購買CD來聆聽,甚至有些發燒友乾脆不搞數位了,直接投入CD的前一代播放平台──黑膠唱片系統的懷裡。
解讀0和1的數位訊號,電腦怎麼可能輸給CD唱機
由於當時數位音樂檔案多數是從CD抓取出來的,這些由0和1組成的數位檔案,不管是存放在CD上還是硬碟上,它們其實是一模一樣的,而電腦是一個比CD唱機強大很多的計算系統,於是許多電腦專家跑出來嘲笑音響發燒友,認為音響發燒友只是不能忍受自己買的高價CD唱機做到的事,其實用價格3分之1甚至10分之1的電腦就能做得一樣好甚至更好(因為計算能力更強大),心理影響生理,才會覺得電腦播放音樂不好聽(他們甚至還用了「安慰劑效應」來解釋這種情況)。
不過因為聽音樂檔案和線上音樂的人越來越多,開始有廠商發現音質不好的問題,開始生產音質可以比美CD的「音響級」的數位音樂和線上音樂播放器材,電腦播放音樂檔案不好聽的原因也被以科學的方式一一找了出來(由於本文主旨並不是介紹音響怎麼工作,這邊就不詳細解釋這些原因在哪裡了)。
你現在回去找當年那些嘲笑音響發燒友的「電腦專家」的文章來看,就會發現這些人口口聲聲科學,嘲笑別人不科學,其實他們連科學最基礎的動作「實證」都沒做(去實際找一套好的音響系統,來聽聽看電腦和CD唱盤播放的音樂是不是聽起來音質真的有差),只是拿自己懂的一點皮毛科學,就開始對自己根本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的事情大肆批評。
然而這件事情的麻煩程度還不僅如此,因為辨別音質好壞這件事需要訓練,所以即使那些宣稱「高價音響都是騙術」的「科學專家」真的非常有實證精神地去找了好的音響系統,來分辨電腦播放和CD唱盤播放的音樂差異,他還真的很可能聽不出來──你覺得這很荒謬嗎?其實一點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