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分析烏克蘭戰爭的「四種可能結局」與「三種黑天鵝事件」

2022-03-29 20:30

? 人氣

2022年3月28日,烏克蘭從俄軍手中奪回距離基輔400公里的城市特羅齊亞涅茲(Trostsyanets)。(美聯社)

2022年3月28日,烏克蘭從俄軍手中奪回距離基輔400公里的城市特羅齊亞涅茲(Trostsyanets)。(美聯社)

2022年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電視上突然發表指控烏克蘭政府進行「種族滅絕」的演說,並下令俄國大軍第二次入侵鄰國。不久之後,俄軍的砲火開始落在烏克蘭的幾個主要都市,揭開了歐陸自二戰之後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1個月過去,烏克蘭雖然成功阻止俄軍奪取首都與其他主要城市,但沒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究竟會持續到何時、又將如何收場。《外交政策》訪問了十多位歐美官員與軍事專家,整理出烏克蘭戰爭的四種結局與三個「黑天鵝事件」:

一位歐洲的國防官員對《外交政策》表示,對於烏克蘭戰爭的發展,一種普遍的觀點是「戰局在好轉之前,整體情勢恐怕會先變的更糟糕」。雖然受訪者大多認為此戰走向難以預測,不過當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個月之際,《外交政策》還是大致整理出了五種預判。曾任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的史塔夫瑞迪斯(James Stavridis)就認為,烏克蘭雖然成功守住俄軍的首波攻勢,但也無力將敵人徹底逐出國境,雙方恐怕只能在消耗戰中試圖拖垮對方。

《外交政策》指出,普京雖然派出20萬大軍攻擊烏克蘭,但最初1個月竟然就傷亡將近五分之一(北約估計)。俄軍大張旗鼓攻入鄰國,卻只能拿下延著兩國邊境的有限土地,連唯一攻克的主要城市黑爾孫(Kherson)據傳都被烏軍奪回。烏克蘭首都基輔非但沒有陷落,連日按兵不動的俄軍甚至因為烏軍的反攻丟掉不少據點。史塔夫瑞迪斯表示,綜合俄軍的糟糕表現、烏克蘭的高昂士氣與西方援助的大量武器,他認為烏克蘭戰爭很難不進入雙方相持的長期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