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曾經不合時宜,如今空谷足音——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

2022-03-29 06:20

? 人氣

美國第一位女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AP)

美國第一位女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AP)

「我還記得我離開時的歐洲,罪大惡極的事正在發生,原因是好人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弄清楚該怎麼做……我對美國的力量深具信心,那是我的政治哲學,我的外交政策觀點,並且與我的性格結合,因此我始終是一個行動主義者。」

——瑪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開會時,各理事國大使全體起立默哀,但哀悼的對象不是烏克蘭戰場的塗炭生靈(常任理事國俄羅斯不會容許),而是當天以84歲高齡過世的一位老外交官——歐布萊特。老外交官與烏克蘭並無特殊淵源,但今昔對照,她的經歷、理念與作為卻格外發人深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歐布萊特在1993至1997年間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1997年成為美國第一位女國務卿,也是當時美國政治史上權位最高的女性,2001年卸下公職。擊破華府的玻璃天花板已是難能可貴,歐布萊特8年外交官生涯更是呼風喚雨,堪稱世紀之交國際舞台最具權勢的女性(當時梅克爾還不成氣候),既締造功業,也留下遺憾:盧安達、波士尼亞、伊拉克、《京都議定書》、東非大使館恐攻、巴勒斯坦、科索沃、北約、北韓……

「只有在美國,一個來自中歐的難民能夠成為國務卿」

要談歐布萊特的事業,得先談談她的一個特殊身分:難民。

瑪麗・嘉娜・柯貝洛娃(Marie Jana Korbelová)1937年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Czechoslovak Republic)首都布拉格(Prague),父親約瑟夫・柯貝(Josef Korbel)是職業外交官。她出生的第二年,後來惡名昭彰的《慕尼黑協議》(Munich Agreement)問世;第三年,這個獨立才20年的悲情國家慘遭納粹德國入侵,父親成為佔領者追殺的目標,攜家帶眷逃往英國倫敦,她因此成為……難民。

戰後,瑪麗和家人回到故鄉,父親也重返外交工作崗位,出任捷克斯洛伐克駐南斯拉夫大使。但好景不常,1948年布拉格爆發共產黨革命,這家人再度踏上流亡求生之路,再度淪為異國難民。1948年11月11日,瑪麗與家人搭乘的客輪緩緩駛進紐約港,11歲的她第一次看到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多年之後,歐布萊特主持一場移民歸化典禮,一位衣索比亞裔男子上前對她說:「只有在美國,一個來自非洲的難民能夠見到國務卿。」她回答:「只有在美國,一個來自中歐的難民能夠成為國務卿。」

來到2022年,歐布萊特人生旅程的尾聲,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二戰之後歐洲最大規模的難民潮,納粹、捷克斯洛伐克、《慕尼黑協議》再一次成為無法忽視的歷史殷鑑,這位「難民國務卿」想必感觸良深。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