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戰事持續延長,烏、俄損失慘重,不只財力物力與民間人力傷亡難以計量,連帶使美國、中國大陸甚至歐洲等國,也都受累,紛紛捲入這場衝突當中。其中集團式的對抗更是日趨嚴重,舉凡中俄與西方間,美中關係之間,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各種分歧都日益明顯,而各種制裁、供應鏈中斷搬遷、通膨、也都讓世界付出龐大的代價。就在外界深切期盼和談早日代替衝突,帶給世界很大思考的空間。
首先,北京當局的立場與舉措成為世所關注的焦點。從初期「呼籲顧及俄方安全訴求」,到表態「必要」斡旋,向烏提供人道物資,再到習近平「不能兵戎相向」說法,漸趨中立。隨著時局的推移與變化,大陸立場逐漸清晰。從習拜談話顯示,北京一方面並未關上中美協調大門,關鍵在於華府是否認同北京當局的政策底線;另一方面也斡旋於俄烏之間。
其次,美國當局的立場與操作,也是外界關注的重點;美國是否將印太布局轉移到東歐?而美國也以實際行動證明仍沒有減少對亞洲的注意。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便認為美國「印太戰略」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維護的是以美國為主導的霸權體系,衝擊的是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損害的是地區國家的整體和長遠利益。
然而,美國期盼包括台灣在內的夥伴與盟友透過增加國防預算分擔,以實際的措施幫助美國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這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就在於,美國的積極介入也是為了美國自己國家的利益,俄烏衝突究竟對美國來說是否為一個獲取利益的機會呢?美國一方面要鞏固世界霸主的地位,一方面要拉開與其他國家實力差距,因此各國的盤算顯然在俄烏衝突事件中展現出來。
從蔡政府的角度來看,要避免俄烏雙方對於中國大陸的依賴,因此必須全力配合美國的戰略布局。但美國的行為誠然以自己的利益為念,透過戰爭或他國間的軍事衝突,來掌握住軍事武力、能源資源、經濟、甚至是文化的絕對優勢,美國希望的是透過俄烏衝突,增強自己的利益優勢,俄烏各自的未來不是重點,只需要防中堵俄與壯大自己。
因此,衝突對世界整體是一大傷害,但對於各個國家不見得沒有好處,可悲的是,透過俄烏衝突所付出慘痛的代價,來成就其他特定國家的利益,利用衝突來玩弄平衡,用他國的血淚教訓來達成自己發展的目的,以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世界若選擇無戰事的和平發展道路,對於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不見得都是有利的;當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的道路上,強國無法拉開領先的差距,展現不出絕對優勢,基本上國際上就是在找隊友的過程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平秩序的維護或許是我們必須思考的,有些國家對於和平秩序是相對的期待而非絕對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