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政府網站當中,詳細列出各種語言的「與病毒共存指南」。給任何有COVID-19主要症狀者的建議是,應上網或打電話預約PCR篩檢,並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確診者應至少隔離5到10天。患者的同住家人也應自我隔離,除非已完全接種疫苗或有其他特殊狀況。不需要自我隔離的患者同住家人,應減少與他人密切接觸,盡量待在家。
除了醫院、診所或療養院等醫療護理機構將繼續要求佩戴口罩,英國政府僅建議民眾應在保護自己與他人情況下戴口罩,包含建議「在擁擠和封閉的空間內繼續佩戴口罩,因為你可能會與平時不認識的其他人接觸」,建議「與一旦感染COVID-19或其他呼吸道感染便很有可能病得很嚴重的人有密切接觸時,配戴口罩」。
恢復正常需要所有人調整心態
在英國,新冠肺炎防護現在是一項個人責任。遍布倫敦捷運的標誌敦促通勤者「戴口罩」,但在沒有法律強制的情況下,戴口罩與否是個人可以選擇的自由。這就顯得個人的選擇與心態很重要。
英國學生朗頓(Elizabeth Langton)向澳洲廣播公司(ABC)指出,她對與病毒共存有「複雜的感受」,「我仍然感到很不安……儘管稍微恢復正常對心理健康有好處。」她接著說,後來她感染病毒並康復,使她對新冠病毒的想法完全改變,「也許這種安全感是錯覺......但我覺得自己更加準備好應對世界了。」
2020年疫情的爆發非常突然且大幅地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型態,人們生活在恐懼中,也害怕傳染病毒給親友,相繼以公衛安全的名義減少接觸往來。現在,許多國家的人們謹慎評估能否恢復正常生活,也對未來可能出現新型變種病毒感到焦慮,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反應。
然而,還有一些人非常歡迎全面開放與解封。有3個孩子的婦女羅伯茲(Nicole Roberts)告訴ABC:「對我來說,新冠病毒已經結束了,我可以很高興地這麼說。這裡的人們等待著自由,現在自由就在此地,每個人都有點忘記新冠病毒的存在。」羅伯茲曾因為疫情取消航班被困在國外9個月,無法見到孩子,當她終於能夠回到英國時,感染了新冠病毒,現已痊癒。
社會上分成「共存」與「要求限制」的派別是無法避免的。雷丁大學細胞微生物學副教授克拉克(Simon Clarke)指出,「與新冠病毒共存」對每個人代表的意思都不同,許多人可能會直觀認為,這意味著躺平什麼都不做;對一些人來說,這意思是對病毒做出適當反應,並儘量減少次生災害或影響。但只要破口與感染重複出現,都可能對經濟及醫療系統構成威脅,表明疫情尚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