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個公民來說,「與病毒共存」代表著不同意義與風險;專家建議,始終控制疫情可能是未來全世界每個人仍必須做的事情。
倫敦,歐洲最繁忙的城市之一,幾乎看不見兩年多來擾亂世界的新冠疫情,就像是恢復到疫情發生之前的樣貌。華麗的酒吧和餐館人聲吵雜,捷運擠滿了通勤的上班族,主要機場也充斥著報復性旅遊的旅客,幾乎沒有人戴口罩。
如今在英國,除了威爾士和蘇格蘭,其他地區都已經取消新冠限制。任何新冠病毒篩檢結果呈陽性者都不再被法律強制要求在家隔離,居民不必定期接受篩檢,也不需要告訴僱主他們感染了新冠病毒。大多數公共場所都沒有戴口罩的要求,截至4月,英格蘭政府已經取消向公民提供免費篩檢,以減少新冠公共衛生措施方面的支出。
但感染致命病毒的危險仍潛伏在城市每個角落,最近幾周,英國病例一直飆升,3月26日那一周達到每日新增8萬確診。雖然疫情升溫會引發增加限制的呼聲,但英國政府不太可能實施封鎖或恢復部分防疫措施,這是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現實。
隨著台灣疫情升溫、全面清零變得不太實際,可參考英國後新冠時代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我們能借鑒哪些經驗與教訓。
從疫情高峰到解封,英國做了什麼?
英國自去年廣泛推動施打疫苗,基礎劑與加強針提升免疫力,提供該國擺脫嚴格限制的條件。2021年7月19日,英國政府把這天訂為「自由日」,即使Delta變異株導致病例激增,強森(Boris Johnson)仍下令「全面解封」,各地餐館重新開放,社交距離要求取消,公共活動沒有人數上限,大多數公共場所不須戴口罩,只剩下倫敦大眾運輸系統還繼續要求乘客戴口罩。
在當時,英國87%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66%完成兩劑接種。染疫患者需住院的比例介於2%~2.5%,也就是約每40到50名患者中就有1人需要住院治療;死亡率則是千分之一。
「自由日」之前,英國新冠確診人數剛經過Delta疫情爆發的高峰,2021年1月至2月期間,每日確診人數在4萬到7萬之間浮動;1月8日至30日連續半個多月,每天死亡人數破千。解封之時,英國的每日確診人數仍有3萬至5萬,每日死亡人數降到低點。
解封之後,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染並沒有減緩,每日死亡人數仍在數百人上下徘徊。2021年11月至今,Omicron疫情在英國爆發,每日死亡人數一度飆到200至300人,每日確診人數也曾經飆到20萬。
一切都沒有停止英國開放的腳步。2022年2月底,英國把剩餘的「新冠病毒限制」廢除,從此任何從綠名單國家(目前所有國家都是)入境英國的遊客都不再需要隔離檢疫,不論他們的疫苗接種狀態如何。目前英國境內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數超過4900萬,佔12歲及以上人群的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