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在打民進黨沒票,打看守-在野國民黨也沒票的情況,柯文哲的聲勢自然開始下滑。此種情形也發生在時代力量身上,不過時力更不智的選擇監督在野黨,導致這個自詡第三力量的新興政黨最終只能淪於台聯路線,而不再被視為是能超越藍綠的政黨。
柯文哲為何能起死回生?
柯文哲在過去曾戒慎恐懼地說,在台灣政治史上,沒有人能做到將民調翻盤,一旦下滑就很難重振。然而如同85萬大勝般奇蹟,這位在2016年12月施政滿意度僅有32%的市長,卻在短短半年內拉抬民調到43%,甚至在2017年9月挾世大運之勢飆升至60%,將不滿意度從46%降到24%。其民調擺動之大,可以說,從天堂到地獄,再從地獄到天堂,將柯文哲一舉從市長敗選拉回總統候選人之列。
那為何柯文哲能達成他口中不可能的任務呢?事實上,這就與蔡政府的施政滿意度有很大的關聯。也就是說,如同在2014年,柯文哲的崛起來自於人民對國民黨政府不滿般,柯的再起,也來自於人民對中央政府的不滿。不過,物換星移,這次的對象則是民進黨的蔡英文。
將前圖柯文哲與上圖蔡英文之滿意度變化進行對比,很有意思的是,柯文哲民調崩盤的2016年2至4月,正是蔡英文最強之時;而當蔡民調在2016年8月至11月間重挫且死亡交叉後,柯的民調卻在2016年12月開始反轉,在沒有受到重大事件的拉抬下,在2017年5月時就抬升將近1成的施政滿意。與此同時,蔡英文在此期間則是民調重挫,不僅滿意度一度探底21%,其不滿意度也從47%飆升到63%。
如果以Google趨勢來檢索此期間蔡英文的相關主題,大致可以推測蔡係受到林美珠、前瞻、同婚、WHA和巴拿馬斷交影響,其施政不滿意度才大幅上升。而柯文哲此時期聲勢最旺的反而是田徑場跌倒事件,在政治層面,雖然針對前瞻和一例一休有批評蔡政府,不過同時也與朱立倫有所交鋒。從此來看,還不能斷定柯-蔡之間支持度的競逐關係。
不過當蔡民調在2017年6月遭到重創的同時,柯文哲卻如法炮製2014棒打孱弱中央的戰法,於6月至9月初,對民進黨發動一連串的猛攻。在兩岸層面,趁社會批評蔡因搞不好兩岸關係致使巴拿馬斷交,藉由雙城論壇,提出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在內政上,亦透過砲打前瞻計畫,對林全下辯論戰帖,獲得到大量支持,最終挾世大運之勢重返政治高峰。
更令人意外的是,如果說柯在9月時的滿意度只是因世大運之勢而暴漲到60%,終將回歸正常,因此在12月時降回50%。然而柯的不滿意度,卻在猛攻民進黨時,從46%降至24%,幅度達2成,且在12月時亦維持平盤在27%。可以說,柯確實是在2017下半年奠定現今如日中天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