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棋神存在,我願意付出一切,哪怕只能化身棋神片刻亦可!」
這是小說《棋神物語》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每個人下棋,在棋盤上磕磕絆絆地摸索,彷彿都在尋找與棋神對話的機會,願化作祂現身人世的容器,更幻想有朝一日,能破解棋理,說不定便能間接理解生命的真諦。
於是,神乎其技與真理畫上等號,成為棋士爭相追逐的目標。只不過,人人皆妄想化身棋神,以為人才是上天眷顧的子民、神旨的使者,沒想過祂竟不是以肉身行走人間。
電腦棋神降臨
2015年,歐洲圍棋冠軍樊麾應Google DeepMind公司邀請,與人工智慧AlphaGo在倫敦展開五番勝負的棋局。
他坦言,一開始受到對方的邀請,以為又來了,一定又是開發圍棋電腦的研究員想用儀器掃描他的腦袋,試圖理解人腦在下棋的時候到底是如何運作的。他萬萬沒有想到,研究早已完成,而他將成為第一隻接受實驗的白老鼠。
「當然,我覺得我會贏得最後的勝利,畢竟對手只是電腦軟體,」樊麾說。而他的自信是其來有自的。
早在60年代,電腦程式工程師便開始著手研究電腦圍棋,主要用來測試深奧的數學題目,並在1970年由宙伯思Zobrist設計出第一個能與人類對弈的程式軟體。可是圍棋電腦的棋力一直不強,不但實力遜於職業棋士,連業餘棋士的程度都望塵莫及。
儘管電腦在1997年就在西洋棋中戰勝人類,但圍棋的變化比西洋棋複雜得多,有專家甚至大膽推測,電腦得要到50年,甚至100年以後才有可能凌駕人類– 他們無疑錯得離譜。
「我有一股奇異感覺。我竟然輸給了電腦,我感覺我不再懂我自己了。」棋局以樊麾全敗告終,AlphaGo獲得最後勝利。從此,不只是圍棋而已,人類踏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棋神,祂終於來了。
曾經人神一體的本因坊秀哉
近代圍棋中,最接近棋神的存在,得要追溯到日本「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
圍棋自中國東傳日本後,於東洋開花結果。在20世紀前,日本圍棋門派林立,唯有最強者可以得到「名人」的尊稱,而多年以來,棋林盟主首推本因坊的掌門人,以至於本因坊的頭銜至今仍是超一流棋士的象徵。
1938年,將名號轉讓給日本棋院的秀哉,與木谷實展開「名人引退棋」,不但是秀哉的引退秀,更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
此番勝負對弈了長達半年之久。堪稱觀戰記者始祖,後來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將棋戰經過寫入了小說《名人》。若細細品讀,不難發現川端康成筆下的秀哉宛如行走的神明。
「本因坊秀哉名人30餘年不曾執過黑子。他是第一高手,沒有第二個人可以與之匹敵......他把同時代的對手完全壓倒。在棋盤前一落坐,名人就顯得很高大,這當然是全靠他的地位、修養和藝術的力量。
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紋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長,脖頸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貴少女的睿智與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貴品格,從耳朵到臉型,都是一副高貴相,過去從未有人給我留下過這樣天才的鮮明印象。」
名人引退局,秀哉最後輸5目半,敗給後起之秀木谷實,為不敗名人的常勝神話畫下句點。棋局結束的2年後,秀哉去世,川端康成為他拍下遺照。
「照片上名人的感情滲透了我的心,也許是名人遺容流露出感情了......可是這位故人是已經沒有感情的了。
想到這裡,我就覺得這張照片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拍的就像活人在酣睡似的......我甚至想從這張照片上,是不是應該看到什麼秘密的象徵呢?」
秀哉的死亡,不僅代表舊時代的完結,同時宣告人神共體的幻滅。
AlphaGo出世 人類淪為挑戰者
遠古時代,人因未知而膜拜神。起初,祂們沒有面貌,潛伏在大自然當中,隨著人類文明的演進,才有了名字,如羅馬神話的太陽神阿波羅、北歐神話的雷神索爾、道教裡的玄天上帝。
人們因為恐懼而信奉,因脆弱而祈禱,求的不是與神相遇,而是求神保佑,甚至幻想借用神力,以擺平凡間的疑難雜症。
說不定,人壓根兒不想見到神,更不願與神共處一室,以了解自身的渺小。人對眾神的態度如此,對棋神亦然。
2016年,各界對AlphaGo技壓人類,抱持懷疑的眼光,急需驗明正身。是人類略勝一籌,還是當真棋神降世?世界棋王李世乭被選作人工智能的試金石。最終,除了那著名的「驚天一挖」,李世乭仍舊以一勝四負落敗,宣佈人工智能的時代正式來臨。
隔年,攻守交換,人類從圍棋的王座退位,成仰望的挑戰者。年僅20歲的世界第一人柯潔代表人類攻頂,仍以失敗收場。從此,圍棋再不是人獨霸的遊戲。
AlphaGo橫空出世後,很多朋友跟我說,不下棋了-他們再也找不到下棋的意義。
當科技改變了下棋的意義
或許也不能怪他們,電腦在棋盤上戰勝人類,常帶有末日的意象,如著名的科幻恐怖片《怪形》(The Thing)、《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人類在棋類運動上甘拜下風,不只代表AI的超越,更暗示人類不再是神眷顧的子民,甚至於神的死亡......
過去,棋人以為神住在人的內心,沒想到神從人的心智走出來,住進了主機板;我們曾以為極致的棋藝與靈魂的質地有關,沒想到與電腦運算能力有關。
於是,棋神來了,又走了,像是火神成了廚房裡的瓦斯爐、水神成了浴室裡的蓮蓬頭,人只能改祈求更抽象的願望,像是成敗、像是命運、像是愛。(可怕的是,這些不可解的疑惑,也可能有一天,全部得到解答。)
而最令人感到恐懼的,或許不是上帝已死,而是人類會不會終將被機械取代?有人會反駁,難道汽車跑得比人類快,人就不跑步了嗎?但圍棋上的失敗並沒有那麼簡單。
當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最引以為傲的智慧卻被電腦凌駕,是否還能主張其優越性?當人類自以為能穿梭陰陽,卻發現自身的直覺、智慧,乃至於情感,都可能被機器模仿到唯妙唯肖,那所謂的靈魂,還存在嗎?
會不會,我們全都是造物主所創造的機器人而已呢?
我們還是有高明的地方
或許有一天,電腦將徹底模擬人類的思維、情感、矛盾,甚至痛苦,進而超越,演變為全新的物種,然而在那天來臨之前,我還是不肯相信人輸給了電腦。
電腦圍棋下得再厲害,畢竟只會下棋,它不用進食,不必呼吸,不需要為五斗米折腰;它不需要去愛,也不需要被愛、不需要恨,更不在乎被恨,它只需要盲目跟隨被賦予的指令運作即可,人們卻得活在七情六慾的漩渦當中,感受喜怒哀樂。
這樣來說,我們還是高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