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烏俄戰火持續延燒,中國經中亞、東歐、俄羅斯連接西歐的「一帶一路」計畫被迫停擺。而為彌補該計畫於歐洲的損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目光轉向太平洋地區,一面透過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與美國爭鋒,一面積極與南太平洋國家簽署雙邊協定。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前中國分社社長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28日撰文指出,習近平近日飽受內憂外患夾擊,對外要面對「一帶一路」計畫因烏俄戰爭而停擺,對內則要應付上海封城,以及確保在今年秋天尋求前所未有的第三任國家主席任期。
擴大南太平洋軍事部署
面對上述種種壓力,習近平選擇將目光鎖定在太平洋地區,企圖提升其於該區的影響力。中澤克二表示,北京當局19日證實已與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簽署《中索安全合作框架協定》,便是最好的證明之一。儘管外界尚不清楚該協定的具體內容,但美國、澳洲和紐西蘭擔憂,北京恐會趁機在索羅門設立軍事基地,為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帶來安全風險。
索羅門群島長期被視為美國老牌盟友澳洲和紐西蘭的「後院」及勢力範圍,該國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所在的瓜達康納爾島 (Guadalcanal Island)更是二戰期間日美交戰的關鍵之地。自二戰以來,澳洲一直是索羅門群島最大的援助國、發展夥伴,以及唯一的安全夥伴。不過,從2019年索羅門群島決定和台灣斷交,轉投中國懷抱後,北京便投入超過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68億元)為索羅門興建基礎建設,企圖將索國納入其勢力範圍。
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與美國爭霸
除了中索安全協定之外,中澤克二認為習近平21日透過視訊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也值得留意。習近平在論壇中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而中方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其中內容包含:反對單邊主義、反對長臂管轄、反對干涉他國內政、摒棄冷戰思維,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等。
中國外長王毅則表示,隨著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威脅漸增,全球和平、安全、互信及治理的赤字不斷擴大,習近平主席因此提出著眼於全人類未來的全球安全倡議,這正是中國為世界提供的另一項公共財。
儘管中國目前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並無具體目標,但中澤克二認為,北京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的批評即是在針對美國。他指出,習近平認為美國正在逐步衰弱,全球即將邁向「多極世界」,而中國將會在之中扮演要角。
中澤克二引述一名亞洲外交官的說法表示,「中國總是提出一個沒人能反對的廣泛框架,讓各國即使不能完全同意,但也不至於完全反對。而後,他們便用此框架一點一點地蠶食美國勢力。」
一位長年關注中國的東亞外交官更將習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議」比作電視購物,他直言,該產品的便宜價格起初讓人覺得不錯,人人搶著要,後來才發現其所需付出的代價高得嚇人。另一位熟悉中國外交事務的人士則分析:「該倡議乍看來充滿希望、為了全球安全而做,但背後其實隱含著習近平內心巨大的恐懼。」
積極加入區域貿易協議
另外,中澤爾二也指出,習近平近年積極透過加入太平洋地區貿易協定,以提高其於該區的影響力。2021年9月,中國和台灣雙雙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正式向這個人口規模近5億、GDP總額超過11萬億美元的區域經濟組織叩關。2021年11月,中國更申請加入《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該協定由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於2020年發起,旨在促進數位貿易和經濟。
中澤爾二分析,有鑑於美國目前皆不是 CPTPP 和 DEPA的成員,若中國能順利加入,恐將能主導上述兩個集團,有效擴大其於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