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供應鏈多元化已經是全球趨勢,「矽島」台灣有機會搭上這波潮流,不僅能增強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還攸關政治和軍事安全。但要怎麼做到強化供應鏈的目標?儘管台灣確實在半導體市場佔據優勢,市場研究公司集邦預測,2022年晶圓代工占全球比例將達66%,但台灣本土資源有限,需要重大的政策變化和政府的努力才能維持供應穩定。
TOPICS工商雜誌(Taiwan Business TOPICS)引述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若要穩定維持產能,必須在海外擴張製造晶圓產能,並加強島上的基礎設施,最關鍵的勞動力、人才和電力必須充足。他強調,在改善電網方面,台灣沒有時間可以浪費,因為這是一個戰略、軍事、社會和經濟問題,涉及每到一個重要層面。
海外設廠,加強跨國半導體供應鏈合作
台積電(TSMC)全球政府事務副總裁克利夫蘭(Peter Cleveland)在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相關研討會上指出,台積電每天都要消耗超過400萬加侖的水資源,電力需求巨大,也非常需要科技人才。
克利夫蘭表示,在生產耗能很大的情況下,供應鏈分散全球是公司的優勢,而擴大台灣半導體在美國的業務,是加強供應鏈同時減輕晶片製造對台灣資源壓力的一種方式。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造一座價值120億美元(新台幣3530億元)的晶圓廠,計劃2024年開始生產。它也正在日本設廠,並考慮到德國設立新廠。
對於在美設廠,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在29日舉行的「美台合作提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座談會」開幕致詞談到美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身為AIT處長,增進全球供應鏈韌性與深化美台經濟關係,是我最重視的兩大優先目標」,她說道。
她並表示,AIT今年夏天將籌組由台灣半導體生態體系公司訪團前往鳳凰城,「我們會協助台灣公司認識台積電以外的潛在客戶,並為他們引介當地大學和訓練中心;這些教育機構都在規畫課程,以確保能夠有源源不絕的穩定人才。」
近年,美國和台灣聯手加大力度減少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以應對美中貿易爭端、新冠疫情與烏克蘭戰爭等接踵而來的供應鏈中斷問題。去年12月,經濟部長王美花在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通過電話後,宣布共建「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由美國商務部和台灣當局開發商業項目並探索加強供應鏈穩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