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晶片短缺進入第三個年頭,設備廠賣方市場趨勢逐漸成形,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全球半導體龍頭只能「放下身段」,主動用各種方式和關鍵設備商訂立大量採購協議(VPA)、自願加價,讓交期(lead-time)能縮短一點是一點。根據關鍵設備供應商主管觀察,由於目前產能實在擠不出來,最終只好壓縮到中國大陸客戶的產能;換言之,三大廠瓜分中國大陸同業的現況已經形成。
根據法人圈估算,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這三大擁有先進製程的廠商,今(2022)年資本支出分別約為440億美元、200億美元、360億美元,想當然爾,三者以份量而言皆為關鍵設備廠的大客戶。然而,還有一個業界都知曉的公開秘密,即是在這三大客戶之外還有一大神秘客戶: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自2020年以來,半導體自主研發一路挨打,中資廠商深受多項禁令之苦。如2018年頒布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ECRA)中,美國國會要求商務部必須適當管制出口或國內移轉「與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are essential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項目;其中,對極紫外光(EUV)應用的運算式微影軟體、5奈米IC晶圓生產技術等兩項關鍵技術的管制,尤其重創中國政府發展半導體的雄心。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製程仍停留在14奈米以上,側面證明了美方的管制威力。(延伸閱讀:中國晶片史上,最嚴重的翻車事故 恐造成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攬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