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碳大戶很有興趣!」專訪中研院長廖俊智,從一個小玻璃瓶,看台灣減碳技術創新

2022-05-10 09:00

? 人氣

廖俊智在手拿著手指長大小的玻璃瓶,裡面的黑色粉末是從天然氣分離而出的碳。(柯承惠攝)

廖俊智在手拿著手指長大小的玻璃瓶,裡面的黑色粉末是從天然氣分離而出的碳。(柯承惠攝)

風傳媒2022趨勢論壇《零碳新經濟》5/27同步線上直播

https://events.storm.mg/campaign/2022SMCF_2/

「你們知不知道,去年你們同事來訪問我,我就把這個idea(想法)跟你們講了!」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日前接受《風傳媒》專訪分享,口中的「想法」,就是近期在新能源議題上最熱門的關鍵字:氫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學者氣息的廖俊智不疾不徐向採訪團隊將氫能相關概念「名詞解釋」一番,聽得出來,他等不及要向全台灣的企業和民中分享這個可能改變全世界的零碳經濟學。

去年,廖俊智在該專訪中提及,要想達到淨零碳排放(net-zero carbon emission),關鍵就是碳管理技術,中研院自去年就投入碳捕捉研究,到了今年二月有了最新成果,團隊並且將這項技術冠上新名詞:去碳燃氫。延伸閱讀:重磅專訪》中研院院長親揭「台灣絕佳好機會」 廖俊智:拚減碳就像研發抗癌藥

「去碳燃氫」到底是什麼技術?它能如何為台商減碳發揮功效?廖俊智說明,由於捕捉碳會花較高成本,捕捉之後該如何應用?又是另一議題。目前國外常見的做法是:把二氧化碳灌進油田內加以封存,但台灣沒有油田,所以此法並不可行;也有人把捕捉下來的二氧化碳用綠氫、綠電還原成甲烷、甲醇、甲酸,再製成化學品,可惜這類方式去化二氧化碳量能有限,仍遠遠趕不上碳的排放速度。

中研院長廖俊智專訪,去碳燃氫。(資料來源:廖俊智)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團隊將天然氣裂解整合,自創「去碳燃氫」製程,要為台商減碳盡一份心力。(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由此,廖俊智發想,不如在燃料被燒成二氧化碳前,就先把碳分離出來。這就是中研院目前著力最深的技術,把天然氣先分解為氫跟碳,發電時只燃燒氫;由於氫燃燒(結合氧氣)後會變成水,對環境無害,而碳被分離成相當穩定的固態粉末,可以存放,這整個流程叫做「天然氣裂解」。

廖俊智比喻,這原理等於是「在小雞還沒從蛋孵出來之前,就先把雞和蛋分開」,畢竟,等小雞生出來到處亂跑,再費勁地把他們抓回來,前者無疑更有效率

20220429-專訪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柯承惠攝)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興奮地介紹天然氣裂解,將如何開啟減碳的新進程。(柯承惠攝)

減碳多少?清楚可計算,為台灣碳交易打開大門

經過廖俊智解釋,原本複雜的減碳過程豁然開朗。「你看,我減的碳就在這裡!」廖俊智拿出一只僅有手指長的玻璃瓶,裡面裝著黝黑色粉末,原來,這些都是從天然氣分離而出的碳。

「這個方法最大好處是,到底減碳多少數量,不僅看得到,還能秤斤秤兩!」廖俊智堅定的說。他拿出一個銅板大小的方塊,原來這也是由碳聚合而成的固體物質;廖俊智進一步解釋,只要減碳數量可以量化,將來無論要發展碳交易、碳證,甚至抽碳稅時,就能做為客觀公證的憑證,參與企業將非常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康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