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民主混亂讓菲律賓人懷念威嚴時代的鐵腕,邦邦的支持者拒絕相信他家族的貪污和侵犯人權罪行,而把焦點放在他家族的經濟成就,社交媒體的操作助長了這種微妙情緒。
菲律賓6500多萬選民9日將在總統大選投下神聖一票,現年64歲、暱稱「邦邦」(Bongbong)的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料將取得壓倒性勝利。
從表面上看,邦邦的受歡迎程度令人費解。他家族的醜聞創下最轟動的亞洲權貴貪污紀錄,包括他父親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統治期間實施的戒嚴令,導致共3萬4000人受到酷刑,3240人被殺,7萬人遭監禁,以及積累數十億美元不義之財、數十億美元未繳稅款,還有他母親伊美黛(Imelda Marcos)儘管被判犯有貪污罪,卻至今仍未入獄。
不少分析指出,邦邦的高人氣奠基於家族的死忠支持者,加上他得到沒有經歷過戒嚴時期的年輕人支持,而且菲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頻率高,政黨容易藉此傳播虛假信息和操作輿論。
不過芝加哥大學菲律賓學者加里多(Marco Garrido)指出,探討菲律賓選舉還必須探討菲國人民對民主的態度正在發生變化。菲律賓社會曾在馬可仕下台、戒嚴結束時欣喜若狂,可見當年國民對馬可仕政權早已忍無可忍,但此後民主統治陷入混亂,令菲律賓人對民主失去信心,同意馬可仕王朝的復辟,將標誌著自由民主信念的嚮往瓦解。
民主政治混亂媲美狗血劇
1986年,馬可仕總統選舉舞弊掀起抗議浪潮,以艾奎諾夫人(Corazon Aquino)為首的反對派發動非暴力革命,馬可仕狼狽逃到國外。推翻暴政之後,民眾在街頭手足舞蹈,盛大的狂歡拉開菲律賓現代民主序幕。人們自豪地相信,政權宣傳的建設國家等崇高任務與民意、人權同樣重要。
加里多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撰文指出,但是菲律賓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失望隨之而來——不只是一次,而是很多次,「我的研究發現,許多菲律賓人發現民主很混亂且令人沮喪,在過去36年的民主統治中,發生了十幾起未遂軍事政變、數十起貪汙腐敗醜聞、3起彈劾案和1場彈劾審判。」
菲律賓軍事政變的激烈程度足以帶來陰影。1989年12月1日,馬尼拉爆發第6次軍事政變,以陸軍上校霍納桑(Gregorio Ballesteros Honasan)為首的叛軍動用了重型武器和飛機,控制了三個政府軍軍事基地、兩家電視台,還公然轟炸總統府、電視台、保安軍司令部、武裝部隊總司令部等目標,直到時任總統艾奎諾夫人向美國求救,美軍的嚇阻才平息了這場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