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克拉克認為美國已在烏克蘭戰爭中證明「我們能把高階武器送進一個國家、協助他們建立起有效的抵抗能力」,不過《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指出,美國對台灣輸送武器的速度遠遠不如烏克蘭,而且都集中在戰車、戰機這樣的大型武器系統。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作戰主任的退役海軍少將馬克·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也表示,烏克蘭的經驗顯示武器彈藥的儲備極為重要,「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為何我們必須在危機發生前就提供武器」。
蒙哥馬利指出,雖然即便戰爭開打也不代表無法對台灣進行補給,但美軍也必須具備足夠的飛機和艦船執行作戰環境中的補給。而且美國若將台灣列為最優先提供武器的對象(甚至比美軍本身還要優先),這麼做也能提高對於中國武力犯台的威懾力。而且他認為除了提供包括反艦飛彈、水雷及反裝甲裝備,美國更必須與台灣進行聯合演習,而不只是兵棋推演與提出聯合作戰計畫,因為「這些都能發出訊號,告訴中國,他們面對的是美國和台灣有能力和信心的同盟及夥伴關係,換句話說,這就是你威懾中國的方式」。
「現在就做,而不是等台灣被攻擊才做」
不過羅金也強調,不是只有中國會從烏克蘭戰爭得到啟發。剛結束台灣參訪的共和黨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就對他表示,台灣必須建立一支真正的民防力量,使台灣人民能夠保衛自己的家園,而美國可以提供協助。葛瑞姆也說,避免台灣陷入戰爭的最佳方式,是讓中國相信「美國及其盟友不僅會保護台灣,更會在長期戰爭中維持對台灣的軍事援助」,因爲「對於美國來說,要遏制中國,就是讓北京相信台灣將得到無窮無盡的幫助」。
羅金指出,這意味著美國現在就該將更多的軍事和後勤補給轉移到西太平洋,而不是等待攻擊開始才做。對於澳洲與日本可能成為台灣防禦力量的盟友,美國也應該提升他們的軍事能力。美國國會也日益呼籲拜登政府修改美國向來的「戰略模糊」作法,消除台北與北京對於「美國可能不會保衛台灣」的懷疑論調。蒙哥馬利則說,台灣需要數百枚魚叉反艦飛彈、甚至是短程巡弋飛彈,才能跨越台海深入中國的軍備裝載區,台灣也需要便攜式的反裝甲與防空武器,他強調這些裝備都應該提前供給台灣。
雖然北京不斷警告美國「不要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不要幫助台灣對抗北京」,否則將是對台海兩岸和平的真正威脅。對此羅金呼籲,西方不該相信北京—就像不該在烏克蘭戰爭前相信俄羅斯「不會開戰」的宣傳,等到普京發動攻擊後才動員真正的防禦。對於台灣來說,現在就該武裝這個島嶼、並且部署防禦台灣所需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