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盈利預期降低了,但是,更令人擔心的是,會員們在隧道盡頭卻看不到光。」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剛林(Colm Rafferty)表示,對於在華的美國企業而言,本來就挑戰重重的形勢更加惡化,若是中國現有防疫措施依然如此,跨國企業會評估全球其他地區作為替代。
5月9日,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發佈調查顯示,近六成(58%)受訪在華美資企業已下調2022年度營收預期,超過一半(52%)的企業表示在華投資計劃被推遲或已計劃減少投資。
這項調查在4月29日至5月5日期間展開,共有121家在華美資企業參與,所有企業都表示受到這一輪疫情下中國防疫政策的影響。
華剛林同時在聲明中說:「我們理解到中國選擇將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但現有(防疫)措施正對美國企業對華信心程度造成影響。」
「隧道盡頭看不到光」
調查正值上海仍在「封控」中。在上海有業務的美國公司中,超過15%的企業稱,他們在上海的業務仍然暫停。
疫情影響不只限於上海,在全中國範圍內,61%的受訪企業表示,目前疫情仍然影響企業供應鏈,交通和船運被暫停或延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也在努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但並沒有根本性改善局面。12%的受訪美資企業表示,中國政府推出的規範運輸、車輛通行證等保障供應鏈的舉措,對公司運營及供應鏈有正面影響;另有56%的受訪企業表示,上述措施仍未緩解公司的供應鏈穩不定問題。
不僅是美國企業受到影響,上海日本商工俱樂部也在封控期間進行調查,在上海有業務的日資企業有80%在封鎖期間停工、停產,獲得運營許可的企業仍不足40%,超過60%的企業正在申請或尚未申請開工許可。
防疫政策下的人才流失
此外,近四成受訪者對中國的疫情管理感到不滿意。82%的人提到隔離期長,77%的人提到旅行受限制,67%的人提到隔離條件以及和遭強迫與子女分離,還有56%和44%的人分別提到中國缺乏外國疫苗以及過度收集和曝光個人信息。
這些不滿的情緒使外籍人才不願到中國工作。調查顯示,近一半(49%)的受訪美資企業表示,外籍僱員因疫情及防控措施不願意或拒絶前往中國工作,主要擔憂隔離、封控時長等因素。
華剛林表示,目前前往中國仍然像以往一樣困難,航班稀缺,需要支付機票費用是通常票價的許多倍,登機前需要通過極具挑戰性的測試程序,並在抵達時忍受世界上最廣泛和不可預測的隔離要求。這導致「願意去中國任職的海外員工越來越少」。
他還舉例說,兩位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最近從美國前往中國時面臨重重挑戰,一個先在上海完成22天隔離,然後在北京再隔離15天後才獲得自由;另一個剛剛在上海完成了43天的隔離和封鎖,然後選擇直接飛回美國,因為他去北京的旅行仍然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