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美國軍事專家都曾指出,面對中國侵略野心的台灣,與其追求戰機與軍艦這類傳統武器平台,不如選擇那些成本更低、也更能展現不對稱防禦戰略的武器;美方官員也曾表示,希望台灣更專注於反艦飛彈、防空飛彈、預警系統。不過美國商界團體16日致信美方官員,主張華府這項作法會讓台灣的戰力嚴重落後中國,使其更容易遭到中國的侵略。
美國國務院曾表示,美方強烈支持台灣實施「不對稱戰略」(asymmetric defence strategy)。這項戰略旨在利用對手的劣勢,而非試圖與對手的優勢相匹敵,因此美方不願意提供台灣「不符合多變安全形勢」的武器。國務院發言人也曾指出,加強台灣防衛能力是一項緊迫的任務,並強調會協助台灣發展具有可信度、成本效益、能夠彈性運用且為分佈式的不對稱戰力。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雖然美國政府從川普時代以來一直在協助台灣調整軍購事宜,但隨著台方尋求更換其老化的戰機、軍艦與戰車,拜登政府採取了更激進的做法。美國助理國務卿芮斯尼克(Mira Resnick)今年3月也曾對美國國防工業的負責人表示,美國政府會在反艦飛彈、防空飛彈、預警系統與加強指通情監偵能力等領域「更強烈地引導台灣」,並且拒絕台灣針對這些能力以外的採購需求。
不過台灣美國商會(AmCham Taiwan)及美台商業協會(USTBC)16日致信芮斯尼克表達關切,並在信中指責華府的做法將對台灣軍方「在所有衝突階段的威懾和防禦能力,都將蒙受巨大的長期損害」 、甚至「削弱台灣的防禦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中國侵略」。《金融時報》指出,美國越來越擔心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年入侵台灣,因此也引發了美國政府與武器製造商「如何才是幫助台灣最佳策略」的激辯。
美國政府日前就拒絕了台方MH-60R反潛直升機、E2-D預警機的購買計劃,雖然軍火商諾斯羅普·格魯曼 (Northrop Grumman)對此「不予置評」,但美台商會的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在寫給芮斯尼克的信件中表示「強迫台灣如何行事將適得其反」,甚至台灣的民主機制也受到侵害。《金融時報》稱,這封信的副本也轉送國安會、國務院、五角大廈、國會議員與台灣官員。
在這封由韓儒伯署名的信件中,台美商會認為美國不該將台灣的防禦能力降級為「專注於『攻擊發起日』(D-day)的能力與系統」,這將使得中國可以繼續從事灰色地帶行動、無需面臨任何後果,這種簡化問題的做法,其實只是對台灣需要面對的挑戰視而不見。《金融時報》除了引述美方情報官員近日「中國正在積極發展攻打台灣的軍事能力」的說法,兩岸軍事專家、國民黨駐美代表黃介正也對《金融時報》表示,美方必須說明他們的政策,而非只是通過否決台方的軍購提案來強迫台灣接受,「否則我們將難以說服我們的納稅人」。
國防部18日《金融時報》前開報導發布新聞稿,強調美台軍售為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供售我所需武器裝備,顯示美方對我國防安全之重視與承諾,亦是維持印太區域穩定的重要力量。國防部強調,所謂「不對稱作戰」係指作戰型態與方式,在於打亂敵作戰節奏與速戰速決企圖,非個別武器裝備選項。
國防部指出,「國軍各項武器裝備籌獲,係依敵情威脅及聯合戰力規劃指導,納入計畫執行,並以國防自主為優先,無法自製或需快速提升戰力項目,方採對外採購方式籌獲,不受個別軍火商影響」。「國防戰力整備攸關台海與區域安全之穩定,對於評估或洽談中之軍購案,均依美方軍售作業規定,秉持低調保密原則處理,國軍絕對以發揮國防資源最大效益為目標,持續與美方洽談籌建符合當前及未來情勢所需最適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