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觀點投書:三月份死亡人數創新高,沒蓋牌?

2022-05-24 05:30

? 人氣

前副總統陳建仁說,Omicron是一個致死率很低的病毒。(圖取自民主進步黨YouTube頻道)

前副總統陳建仁說,Omicron是一個致死率很低的病毒。(圖取自民主進步黨YouTube頻道)

「大仁哥」陳建仁又出馬了,這次他說,去年以前新冠肺炎的死亡率5%,但今年只有「萬分之3」,所以Omicron是一個致死率很低的病毒,大家不用太擔心。相較之下,上海這波疫情的死亡率1%,大約是臺灣的34倍,是否我們又該覆誦一句,“Taiwan Can Help”?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應該幫大仁哥更新一下,截至衛福部5月22日的數字,臺灣2022年確診130萬3321人,確診死亡546人,死亡率是萬分之4.2,已有向上的趨勢。

而另一個數字是,今年三月臺灣的死亡人數1萬8239人,是新冠肺炎爆發後最高—三月份的「平均每日死亡人數」比二月增加11%,比四月增加20%,比去年同期增加11%。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月報
資料來源:內政統計月報

三月死亡人數是一個尖峰,但整個三月份有3096人確診,確診死亡數卻是「0」;換句話說,這個「疫情期間最高」的死亡數,跟疫情一點關係都沒有,甘有可能?

當然,如果三月份真的有「確診黑數」,那麼疫情應該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四月份每日死亡人數下降,又該作何解釋?

確定的事實是,疫情有在三月份升溫。指揮中心3月28日的新聞稿表示,「本土疫情新增數起不同場域且感染源待釐清之群聚事件,顯示社區傳播風險上升」,於是要「強化特定娛樂場所防疫作為」。具體來說,八大行業的顧客應提供接種三劑證明,工作人員應每週快篩一次,相關從業人員進行造冊等等……。

指揮中心的作為成功降低了四月份死亡人數,這也就表示,三月份死亡數的確與疫情有關,那為什麼「確診死亡」的人數又會是零呢?

針對地方的「確診火化數」,與中央的「確診死亡數」兜不攏,指揮中心近日給出了說法,縣市殯葬處是「不管死因,只要是新冠確診者,都算到確診亡者」;而指揮中心則是「直接死因有新冠肺炎,或經審查確定死因與新冠肺炎有關者,才會列入計算」。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2021年死亡人數增加10,576人,而確診死亡人數僅有843人;為什麼三月份死亡人數暴衝到疫情新高,而確診死亡人數卻是0人。既然「死因」的認定有彈性空間,陳時中當然有誘因,從制度上降低「確診死亡」的數字,來製造民進黨的政治紅利。

但這種「制度蓋牌」的後遺症,就是社會對指揮中心失去信任,也讓指揮中心自己對疫情懈怠。去年開放「3+11」缺疫苗,今年要共存卻缺快篩、缺PCR、缺病床、缺醫護,甚至連「傳染病通報資訊系統」塞車,都要在侯友宜反映一個多月後才能改善。

正常來說防疫應該是「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但民進黨希望的「政治防疫」,則是要用「最差的準備」,來證明現在是最好的成績。疫情爆發以來,各界要求政府嚴陣以待,卻好像是要民進黨的命一樣:彰化萬人普篩,陳時中說不行;BNT疫苗先買起來,陳時中說不要;便宜的大陸快篩不給進,然後把錢花在紐西蘭刊登“Taiwan Can Help”的廣告。

紓困防疫預算8400億花到哪?陳時中喊冤:「指揮中心只有1800億」,言下之意是其他部會浪費的,跟我沒有關係。現在陳建仁又站出來,打算把「準備不足」的責任推到陳時中頭上,民進黨一邊防疫一邊踢皮球,人民除了嘆氣,又能如何?

*作者為政治幕僚。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