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該村族譜明白記載「以誠公,時隨徵明太祖高皇帝洪武戊申年克敵有功戰陣而亡」的記載。新田縣發現的大量碑刻、還有明朝重臣高拱為駱以誠重孫駱安所寫的墓誌銘,顯示駱家從駱以誠的孫子駱廣便開始在錦衣衛任職,直到駱以誠的後代駱養性歸附清朝,駱家一共6代人都在錦衣衛擔任要職。包括駱安、駱思恭、駱養性擔任過錦衣衛指揮使,駱椿擔任錦衣衛指揮僉事,其中駱思恭、駱養性更擔任錦衣衛指揮使分別長達42年、16年。
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表示,一家幾代人在錦衣衛擔任要職、完全沒有斷代,這在中國非常罕見。更重要的是,駱家很可能掌握著明史最大謎團的秘密:明成祖大軍攻入南京之後,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究竟去哪了?駱銘孫村老人向謝武經說了一個祖輩流傳下來的說法,稱「村裡一婦人哺育過太子」、「一個落難皇帝流落到新田」。
「一個落難皇帝流落到新田」
謝武經在《駱氏族譜》中爬梳,發現曾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擔任指揮千戶侯的駱以誠,在建文帝出生時,妻子鄧氏26歲,小兒子駱婆保4歲。謝武經認為,從歷史時空與社會條件來看,駱妻鄧氏曾撫養過建文帝的傳說,並非無稽之談。加上新田縣發現的明代神秘古堡——大觀堡,也被專家認為可能是建文帝避難之地。
在鄧氏娘家所在的新田縣石羊鎮廈源村,謝武經也找到一處名為永安堡的古堡,當地駱家子孫說:「祖輩傳說堡上住過一個當大官的,為了修那座堡,300個石匠建了3年才完工。」駱家從駱以誠小兒子駱婆保開始遷來此地,他的墓也設在此處。謝武經認為包括永安堡、還有新田縣發現的數塊刻有「剃本靖為備燕師」、「不希燕天豈復何言代立」(明成祖曾被冊封「燕王」)、「帝君文宣而聖者,建帝君也耶」的石碑,還有包括駱家在內的當地氏家族譜,都指向建文帝可能在國都遭攻破後逃至此處。
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商傳表示:「自從朱棣奪位,建文帝下落不明,在全國各地先後出現100多種關於建文帝蹤跡的說法。」關於永州市新田縣的發現,商傳說:「建文帝蹤跡『永州說』出來最晚,但材料最硬,可以成為關於建文帝下落的一個很重要的說法。但是我仍然不能做定論,需要進行專業的科學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