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他們(中國人)沒有改變,」前川普政府貿易談判代表、目前在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 LL)任職的Clete Willems說。「我們已經讓他們付出了更高的代價,但他們仍在嘗試同樣的政策」,不過他認為現在宣布誰是貿易戰贏家還為時過早。
在川普政府中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說,美國在一個重要得多的領域取得了勝利。萊特希澤當時是美中貿易戰中的美方操刀者。萊特希澤稱,這場貿易戰凸顯出,中國通過貿易致富,卻犧牲了美國工人的利益,此外中國政府依靠補貼、盜竊和對美國公司施壓來實現超越。「我的目標是讓人們相信中國是一個問題,對美國構成生死存亡的威脅,」萊特希澤說。「我認為我們讓人們相信了這一點。」
自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兩國之間的爭鬥讓雙方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了。川普政府指責中國掩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源頭,拜登(Joe Biden)政府在台灣和俄羅斯問題上與中國發生了衝突。中國領導人則指責美國虛偽、傲慢並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
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期的一項民意調查,82%的美國人現在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比例遠高於2018年的47%。蓋洛普(Gallup)去年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45%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美國的「頭號敵人」,是2018年相同調查所得比例的四倍。
在華盛頓,議員們爭相表現出對華強硬態度。拜登政府繼續執行川普政府時期的關稅等制裁措施,不過正在考慮調整一些關稅,並尋求在這場較量中爭取盟友支持。
萊特希澤還認為,關稅增加了中國公司的成本,阻礙了這些公司的發展,特別是再疊加美國對中國購買先進技術施加限制的影響下。萊特希澤表示,美方正開始擺脫中國公司在某些領域、尤其是技術領域的不公平優勢所帶來的困擾。
中美之間舊有的矛盾,再加上後來疫情致使中國工廠和港口關閉引發的供應問題,也促使美國公司把業務遷出中國,美國政府得以實現了另一項目標。據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公司(A.T. Kearney, Inc.)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有業務的製造業高管中,近八成要麼已將部分工作遷至美國,要麼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這樣做。
但有時關稅也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推動企業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擴張,向中國市場銷售產品。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將汽車關稅從15%上調至40%後,寶馬汽車(BMW AG)擴大了在中國的SUV生產,而不是從南卡羅來納州的斯帕坦堡出口這些汽車。寶馬汽車一位發言人表示:「我們試圖讓特定車型的製造能力與該車型的需求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