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簡稱NFT)市場正急劇萎縮。但在中國,NFT正在興起,不是作為數位藝術投資,而是作為一種對抗審查制度的方式。
疫情期間,中國網路審查員加大了刪除社交媒體內容的力度,網民越來越多地轉向NFT,作為一種在區塊鏈上保護圖像、影片、音檔和社交媒體帖子的方式,以防止它們被刪除。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今年4月22日,一段名為《四月之聲》(Voices of April)的六分鐘影片一度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瘋傳,之後被審查人員刪除。這段影片中似乎包括了十幾段上海居民的對話和呼救錄音。
為防止一段歷史被抹去,許多網民將影片開發成NFT。
目前總共有大約250個標記為「四月之聲」的NFT在全球最大的NFT市場之一OpenSea上掛牌,其中很多NFT都沒有價格標籤,或者價格很低,這表明它們並不是真正用於出售。其中一個NFT的價格是404個以太幣,以上周五的價格計算約為80萬美元,該標價顯然是指當內容被刪時可能出現的「未找到」錯誤消息。
OpenSea上還有記錄中國最近封控經歷的照片、影片、音檔和表情包NFT。
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內部律師Dereck Yi製作了幾十個與上海封控有關的NFT,其中一個是《四月之聲》影片副本NFT。Yi說:我們的苦難應該被銘記。他還說:除了記住我們所忍受的飢餓、憤怒、絕望和荒謬事件之外,我們什麼也做不了。
Yi沒有給這些NFT貼上價格標籤,他說,他只想保存記憶。Yi說,記憶是非賣品。
為了規避對敏感資訊的審查,中國網民採取了更廣泛的行動,使用NFT就是其中之一,以這種形式將敏感資訊保存在區塊鏈上。
區塊鏈使用分佈式計算機網絡來商定資訊記錄,這些記錄因此極難被篡改或破壞。比特幣是最常見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式,不過,包括中國公司在內的一些企業也將該技術用於各種記錄的保存。專家們稱,除了在中國以及緊隨其後的俄羅斯,他們還沒有看到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地區被用來逃避審查。
「如果你在西方國家與人談論這項技術,就好像在聊純理論,」基於區塊鏈的存儲系統Arweave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am Williams表示。「但在中國,這是一項具有很強現實意義的技術。」
就在一些人把《四月之聲》影片片段製作成NFT的同一天,還有很多人競相將其保存在Arweave上。Williams表示,運行此流程的一項應用程式流量激增到原來的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