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事」鑿戰已逾三個月,雙方對抗的層次已從經濟制裁提升到安全層次的聯盟對立,國家權力主導的地緣衝突之下,隱含著東西方文明價值之爭。現今北約與俄國的衝突邊際線,更與14世紀條頓騎士團(Deutscher Orden)和斯拉夫民族的對抗軸線大致重合。不同於過往的民族與宗教衝突,今日的西方國家是在基於相同的民主人權與公民人文的基準,對抗俄國的本質更是基於捍衛自身的文明價值,以及對冷戰以來民主化進程的肯定。
文明脈絡劃分地緣界線
遠在歐亞大陸的東側,同樣面對威權強鄰威脅的台灣也需要得到西方體系的認同。5月22日,美國白宮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台灣不會列入「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EPF)的名單,看似讓台灣遺憾,但對比遭受俄國侵攻的烏克蘭,美國的基本立場相同,認同民主價值的重要,也對文明衝突的可能性抱持保留。
雖然烏克蘭大量取得西方國家的援助,在國際建制上卻尚未取得明確進展,考量俄國陷入安全絕境可能的激烈反制而未能加入北約,但是烏克蘭也尚未取得歐盟國家的身分認同,除了將議題作為對俄國談判的籌碼,更是西方國家淺淺的為歐洲文明的邊際線劃下註記。
同樣以斯拉夫民族為多數的波蘭能受到西方國家重視,一部分原因來自於與西方文明相同的發展脈絡。波瀾北部沿海地區過往曾屬於普魯士的一部分,也是前述條頓騎士團的古老封地:國內崇信天主教信仰,人文發展的歷程更與西歐國家大抵同步。波蘭著名的哥白尼為科學的努力不只於《天體運行論》,更熟悉古典希臘文化與藝術,更是拉丁文學專家,反映著與西歐同樣先進的人文思想發展。波蘭能屢次在歷史上遭受瓜分後受西歐國家支持而復國,且在冷戰結束後迅速成為北約成員,深究其理不只是地緣政治的考量,更是對波蘭豐富的歷史與文化的肯定。
現代性的發展 讓西方認識台灣價值
同樣面對威權強國的台灣,雖然並非與西方國家同屬相同文化脈絡,但是在現代化發展的歷程也深受美國影響。冷戰時期大量赴美留學菁英所帶回的人文資產更讓台灣走向民主化,同時也誕生作為「護國神山」的晶圓產業體系,這樣的特性使台灣在國際體系的文明地位更似烏克蘭而非波蘭。同樣作為文明與地緣斷層帶前沿的國家,台灣在承續既有歷史文化傳統的同時,也致力於現代性國家的發展,從環境議題、可持續發展、多元族群和性別議題的指標在亞洲更是名列前茅,但是在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和區域經濟整合的進程,卻與烏克蘭一樣受限於大國霸權對立的現實,必需步步為營以避免成為衝突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