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防制疫情下的家暴,更須提升近鄰意識

2022-05-26 05:30

? 人氣

防疫期間家暴事件更需注意。 (圖/Pixabay)

防疫期間家暴事件更需注意。 (圖/Pixabay)

社會安全網包含許多層面,除了有交通、治安以外,有一區塊是常被忽略的,而這一部份就是「家暴」。家暴往往在社區是能夠被察覺的,但卻因為許多人認為那是別人的家務事而不插手處理,直到有天在社會新聞看見,才會嘆息為何沒有人能夠及早阻止這件事發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家庭暴力的議題,過往不會在檯面上討論。從前臺灣曾發生許多家庭憾事,但在婦女團體及許多人士的倡議下,終於催生家庭暴力防治法。自此之後,家暴議題也漸漸的被重視,各縣市陸續增設家防中心,當家暴發生時的相關通報流程及保護令的配套措施都逐一的進步。

這幾年來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都採取封城措施。而封城連帶影響到家庭經濟及其他狀況,許多國家的受暴通報與緊急庇護安置增加數量不容小覷。以法國為例,封城後增加30%的暴力事件,美國、西班牙、德國的緊急安置也都相對提升。因為封城後,有部分民眾會有失業或減班的狀況,甚至也會因為長期待在家裡,而與家人間漸漸地有些許摩擦。長久下來,加上精神緊繃等因素,家暴的狀況更可能會出現。但這些並不是家暴的藉口,所以預防家暴及協助通報就相當重要。

臺灣這兩年來因為疫情肆虐,許多學子改為在家遠距,但這兩年的兒少通報反而減少。當然有可能是因為隨著家暴相關資訊的普及,讓家長也重視這部分,但卻也有一些可能是「沒被通報」的兒少案件。此外,通報減少或許和遠距教學也有些許關聯—因為學校教師是兒少保護重要的責任通報人員,所以少了一群會先預防家暴發生或者發現家暴的人員把關。

暴力是循環的歷程,當發生家暴狀況時事實上可以適時的求助,但有時被害人會有所顧慮不願求助。這並不能怪被害人,而是要去思考為甚麼可以家暴?暴力行為不論對於何種性別都是禁止的,也不能因為家暴是別人家的事而不插手去管,暴力行為也有可能會被學習,最後造成更大的社會成本。

要有效減少家暴,提升「近鄰意識」是相當重要的。當我們發現周遭有人疑似遭到家暴,就可以請相關單位協助處理,及早發現就能避免更大的問題發生。當然,一般民眾對於家暴也要有一定認識,要知道家暴不是只有肢體暴力才算家暴,精神虐待也是屬於家暴的一種,所以政府在宣導預防家暴的管道是需要加強的。近年來政府陸續在推動社區防暴宣講師,透過最貼近民眾生活的社區人士來傳遞正確防治暴力觀念。這是正確的作法。此外,最了解居民型態的里長、鄰長對於家暴的預防也可以多留點心思,發現可能有家暴的狀況,可以詢問派出所或家防中心等單位該如何處理,相信政府相關單位也都會積極地協助熱心通報的民眾、里長、鄰長。

要讓民眾提升「近鄰意識」預防家暴發生,並對可疑案件進行通報,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相關單位要確實落實「保密原則」,才能夠讓民眾免於被報復的恐懼。另外,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要求公寓式住宅或者是大樓要設置管理委員會,而通常管理委員會設置後也會有遴聘保全或相關管理人員。或許政府可以改變現今在大廈管委會評鑑的模式,將宣導家庭暴力防治的部分從獎勵加分更改成必要項目,讓預防家暴的正確觀念進入社區,或者政府相關單位亦能研擬與相關保全業者合作,甚至是修法將社區相關人員列為責任人員,當接到相關疑似家暴案例通知時應按流程通報。

預防家暴進而預防社會暴力的發生,不僅只有政府擬定相關政策來面對家暴問題,身旁的親友也是很重要的關鍵,當發生家暴時,不要再漠視,甚至不要再將家暴合理化,家庭是需要充分的溝通、彼此尊重才能夠和諧的。

*大九學堂二期學員、國立臺南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生,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