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粹主義下記者在「民主參與」中扮演甚麼角色?
「假新聞」、「另類事實」對媒體的日常攻擊,正在重新定義媒體對新一代的角色。客觀中立已經不在是新聞學的金科玉律,主流媒體傳統上允許記者擔任兩種角色。過去的年代,新聞媒體為了保持一定的倫理與道德,他們必須要麼是報告事實的中立觀察者,要麼直白地指出他們是支持黨派議程的有偏見的代言人。
斯蒂芬沃德(Stephen J. A. Ward)寫的《民粹主義時代的道德新聞:民主參與的記者》(Ethical Journalism in a Populist Age: The Democratically Engaged Journalist)對新時代的新聞媒體開了出路,這位全球領先的媒體倫理學家建議新聞業需要採用第三條道路並開始實踐一種新型新聞業:民主參與的新聞業。
他認為只有擺脫二元倫理實踐,世界媒體才有可能解決——民粹主義、威權領導、狹隘愛國主義、和道德部落主義(我們與他們)。這本適時的書結合了日常新聞的豐富例子,將解決諸包括如何報導不斷湧現的總統及政客自吹自擂的「推文」;事實核查如何在民主參與的媒體中發揮作用以及記者應如何應對壓力等實際問題。在報導影響全球問題時要「怎樣愛國」;需要如何為當今的社會背景構建一種新的新聞倫理等等。
新聞客觀性是一種神話嗎?
新聞的客觀性是記者被教導的第一標竿,「客觀」真的存在嗎?在當今新的新聞生態裡,「客觀性」開始受到挑戰,例如:#MeToo(#我也是)、#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TransRightsAreHumanRights (#跨性別者權益也是人權)和#WontBeErased(不會被抹滅)的標籤陸續出現,分別成為社會上的「利益團體」,連政客都不敢忽視。儘管右翼和左翼媒體在報導這些和其他有爭議的問題時都聲稱「客觀」,但美國公眾對真相、事實和現實是否存在越來越憤世嫉俗。在劉易斯·拉文·華萊士(Lewis Raven Wallace)的《來自某處的觀點:揭開新聞客觀性的神話》(The View from Somewhere: Undoing the Myth of Journalistic Objectivity)中,深入探討了新聞業「客觀性」的歷史,以及早它如何被用來保護邊緣化記者或作家並使其保持沉默。
從本質上講,這本書講述的是那些追求真相和透明度的凶悍記者,他們有時會因此而受到懲罰——不僅受到專制政府的懲罰,而且還受到自己服務的新聞機構本身的懲罰。他強調了記者以敏感和熱情質疑「客觀性」的故事:紐約時報記者琳達溫室;普立茲獎得主 Rachel Kaadzi Ghansah;獲得皮博迪獎的部落格 John Biewen;衛報記者 Gary Younge;前Buzzfeed記者 Meredith Talusan等名家都指證歷歷。華萊士還分享了他自己作為中西部跨性別記者和活動家的經歷,他因公開反對川普和白人至上報導的「客觀性」而被公共廣播電台的國家記者解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