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概述了拜登政府在今後十年通過投資關鍵基礎設施、加強供應鏈安全以及與盟友合作來贏得與中國競爭的戰略。
他在華盛頓發表的一場人們期待已久的演講中說,「我們將塑造北京所處的戰略環境,以推進我們建設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以確保北京不會讓世界偏離塑造了過去75年來的國際秩序的普世價值觀。
這位國務卿說,美國希望防止意外的危機,避免製造新的冷戰。但他也概述了一系列擔憂,包括中國國內的人權做法、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以及國際貿易。在這些方面,美國計劃繼續頂回他所說的在國際上更加咄咄逼人的中國。
台灣政策
在台灣問題上,布林肯表示,美國反對北京或台北單方面改變現狀。華盛頓也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
他說:「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變化來自北京日益增加的脅迫——例如試圖切斷台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阻止其參與國際組織。」
這位美國首席外交官是在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訪問日本後發表這番講話的。拜登在日本說,如果中國侵犯民主的台灣,美國願意進行軍事干預,以保護台灣。拜登隨後澄清說,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政策沒有改變。
然而,布林肯說,改變的是北京的行為。
「北京的言辭和活動日益具有挑釁性,例如幾乎每天都出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飛機在台灣附近飛行。這些言行嚴重破壞穩定,造成誤判風險,威脅到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他說。
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明確表示,其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的決定是基於《台灣關係法》規定的台灣前途將以和平方式決定的期望。
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但對這個自治的民主政體宣稱擁有主權。中共還沒有排除使用武力來控制台灣的可能性。
改變中的經濟政策
布林肯以「投資、協同和競爭」為主題表示,美國並沒有尋求「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相反,他說,華盛頓將與盟友合作,「捍衛和加強用以維護和平與安全、保護個人和主權國家的權利並使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能夠共存與合作的國際法、協議、原則和機構機制」。
拜登總統還沒有決定取消美國前總統川普從2018年開始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但觀察人士看到拜登政府在如何與北京打交道方面與川普政府之間的差異。
「(拜登政府的戰略)與川普政府的一個主要區別是強調基於美國無法改變中國這一判斷來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