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我在卡薩布蘭加─電影中的城市

2015-03-11 10:01

? 人氣

摩洛哥的街頭藝人,攝影鏡頭對著他就得付錢的。(張逸帆提供)

摩洛哥的街頭藝人,攝影鏡頭對著他就得付錢的。(張逸帆提供)

春節期間拉著大行李箱出國旅行,電梯甫到樓下,櫃台那位年約七十歲的管理員順口問:「去哪裡?」「北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馬上用英語大聲地說:「Oh, Casablanca!」。我會心一笑,真是有知識的內行人啊!

卡薩布蘭加處於非洲西北角,鄰近大西洋與西班牙,是歐非文明交接點,文化多元而又充滿浪漫的異國情調,也是一般人最熟悉的北非白色城市。大樓管理員談「北非」立刻連想「卡薩布蘭加」,應該也是台灣人的「國際」知識吧!

(馬拉喀什的德吉瑪廣場,號稱世界最大的市集。張逸帆提供)

 

這趟的摩洛哥之旅,有一半因素確實為了《卡薩布蘭加》(台灣譯《北非諜影》)。Casablanca的Ca明明是「卡」怎麼變成「加」?很不習慣,後來看Canada,人家並沒翻作卡拿大,也就釋然了。

領隊是兩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一男一女,已經跑遍了近百個國家,世界機場的眉眉角角,好像都摸得清清楚楚。他們對著十人旅行團,交待注意事項,包括摩洛哥海關很沒有效率、市集買東西要討價還價……。男領隊小帆也提到卡薩布蘭加,同團中最高齡的退休會計師老神在在地說:「這部電影我早就看過了,但演什麼我已忘了。」領隊看看我──團中最年長的人之一,看看其他年輕團員,突然間我有一種親自看過院線《北非諜影》的榮耀感。還來不及發表「專業」看法,就聽到小帆說:「卡薩布蘭加是上了年紀才看的電影,年輕人都沒看過,我也沒甚麼印象。」說得正氣凜然,從他的口氣隱約聽得出來:會計師大哥忘了劇情,是因為年歲大了,記憶力衰退,小帆對電影沒太多印象,是這種老電影離他們太遙遠了。

聽了這位毛頭小子的高論,有些洩氣,須臾之間,卡薩布蘭加迅速從雲端掉到沙漠。不過,我處變不驚,很快說服自己,要相信直覺,最起碼把這次來卡薩布蘭加,當作畢生難得的懷舊之旅吧!可是單是懷舊,需要繞半個地球嗎?

(摩洛哥市面一景。張逸帆提供)

我喜歡《卡薩布蘭加》,一是它的男女主角──亨弗利鮑嘉與英格麗褒曼,再則是通俗愛情故事巧妙地融入戰爭的氛圍。它從一部並未曾公開的舞台劇本改編,由麥可寇蒂斯導演,於一九四二年二戰烽火中開拍,地點不在卡薩布蘭加,而是在好萊塢影城搭設三個不同的場景。當時歐戰方酣,納粹已攻下巴黎,並扶植一戰英雄貝當元帥成立維琪政權,逃亡的歐洲人士多從里斯本轉赴美國新大陸,但這條路不是每個人走得成,許多人從巴黎到馬賽,過地中海輾轉至卡薩布蘭加。

電影情節融合了糾葛不清的歷史背景,極具時代性與現實性。當時的卡薩布蘭加,名義是維琪政權管轄,背後的黑手則是納粹德國,也是逃亡者的轉運站,是個龍蛇雜居、爾虞我詐,諜影重重的城市。電影中,美國人亨弗利鮑嘉飾演的瑞克,與其所開的美式咖啡館是全劇核心的人物與空間場景,所有情節都由男主角及其咖啡館展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