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的是林安,一個被鎂光燈放大了的名字。他就像是人工智慧行業的湯瑪斯.愛迪生。他是那麼的不苟言笑,就好像他自己是一個人工智慧,手下的作品倒像是人。他臉上的肌肉有一種許久不用的退化感,對於市場盛傳的林安用自己的生命注入人工智慧的流言蜚語,他也不在意,似乎充耳不聞。這種埋首研究、不問世事的傲慢作風讓他的對手既嗤笑又妒恨,但又無法阻擋林安的德爾斐公司市值不斷飆升。
林安曾經是人工智慧的代言人、偉大的設計者、德爾斐公司首席智慧工程師,因此,當他家的人工智慧超級管家陳達出現在命案現場,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個案件發展到現在,公眾對案件的興趣已經遠遠超出了案情範圍內容。事件發生一個月之後,討論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勢。
這是所謂的人機共處時代以來第一次爆發出「AI是犯罪嫌疑人」的傷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和爭論如暴風雨前的海浪,層層呼嘯疊加。
在民眾中間,首先爆發的是一股恐慌的聲浪。社會中的保守勢力一直以來都對人工智慧頗有非議,總是擔憂出現人類被人工智慧奴役或屠殺的前景,一向都試圖呼籲立法禁止人工智慧研究和應用。在最近幾年的進步趨勢中,這種聲音很長一段時間被壓制,但此時藉著林家的傷人案件又迅速爆發出來。有保守人士在網上呼籲聯署要求銷毀這類「高智商危險機器」,並在未來限制所有人性人工智慧的研發。
德爾斐公司毫無疑問對此強烈反對。他們不相信陳達對人有惡意,並表明他們研製的人工智慧無條件遵照機器人三定律,不會主動傷人、殺人,只會保護人類安全。他們在一片譴責聲中獨自抗爭,呼籲調查和澄清真相,如果因為一次尚不明瞭的事故就禁止研發、輕率銷毀所有成果,對人類來說得不償失。德爾斐公司的據理力爭自然引起AI開發行業的一片共鳴,有不少工程師都表達了同樣的看法。
事件的討論升溫,涉及到人工智慧的法律權利和人格權利,進而涉及到對人工智慧行為動機的判斷,這裡面多少都摻雜了某些主觀臆測的成分,也有很多私人利益摻入,不一而足。人們幾乎已經開始為了陳達未來應該判定的刑罰類型大肆爭吵。
令人意外的是,第一個推波助瀾的,並非德爾斐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斯蘭公司,而是德爾斐一直的戰略合作夥伴龐德洛蒂公司。德爾斐公司專長是製造算法和整體調試,它最緊密的合作夥伴就是製造AI身體部件的龐德洛蒂公司。龐德洛蒂公司幾乎是在新聞剛開始傳播的水花上就站出來,聲明自己和德爾斐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近一年已結束,理由是當初就認為德爾斐公司的算法有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