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威專文:AI的現實與科幻

2018-05-19 05:10

? 人氣

大腦可以與身體切開看待嗎?意識是判斷的基準嗎?代表科技的專家與代表情感與依附的親人,誰比較有資格決定一條生命的定義與存在的資格?(資料照,techstory)

大腦可以與身體切開看待嗎?意識是判斷的基準嗎?代表科技的專家與代表情感與依附的親人,誰比較有資格決定一條生命的定義與存在的資格?(資料照,techstory)

週日一大早,我刻意不帶手機,騎了三分鐘的摩托車,到家附近的早餐店,一邊在嘈雜下進食提神,準備在這寫完這篇文章,一邊翻看許久沒有碰觸的報紙,作為假日的放鬆儀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沾上油墨的蠢笨手指,握著法式麵包豬排堡,小心翼翼怕黃芥末醬滴了下來;而我還沒全醒的瞳孔,則映入國際版的數則顯眼新聞。讀完之後,不禁在心中喟嘆,就算故意不帶手機出門,想翻翻漸成懷舊事物的報紙換換生活節奏,也很難暫時脫離已經「黑鏡」化的現實。

第一則新聞是「斬首豬腦活36小時  爆道德爭議」,裡頭說到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讓斬下的豬頭腦恢復血液循環,維持了起碼 36 小時的正常活動。主要的研究者 Nenad Sestan 提出必然引發的倫理疑慮,例如這項技術繼續發展下去,這樣的存在是否有任何程度的意識?如果有的話,是否該加以保護?是否該允許以這種方式延長壽命?挺科幻的吧。

第二則新聞是「堅韌求生 英罕病童拔管1週走了」,這起事件發生在英國,一個出生不久就因為罕見疾病而癲癇發作的小男孩,只能靠插管維生,醫院認為這樣不符合小男孩的最佳利益,決定拔管。然而小男孩的父母不願意就此失去兒子,上訴到英國最高法院以及歐洲人權法院,甚至到梵蒂岡請求幫助,也獲得公民身份。小男孩在拔管後一週依然活著,但最終逝去。植物人病患靠著醫療科技維繫生命,類似事件其實很多,但當病人還是嬰兒,且醫療專業人士與親人意見不合、又有跨國政治與宗教的介入,讓人心更為糾結。

第三則新聞則是「比對DNA逮殺人魔 美警鬧烏龍」,事情發生在美國加州,調查人員利用免費的 DNA 網路資料庫,比對 1970-1980 年代發生的兇殺案現場 DNA 證據,逮捕了躲藏 40 年的兇嫌,但過程中誤認另一位老翁為嫌犯,直接採集檢體樣本,沒告訴家人。另外,僅管這麼做並不違法,警方使用原本目的為尋親的 DNA 公開資料庫來尋兇,難免也引發了倫理爭論。

這幾則新聞引發的爭議包括:大腦可以與身體切開看待嗎?意識是判斷的基準嗎?代表科技的專家與代表情感與依附的親人,誰比較有資格決定一條生命的定義與存在的資格?人類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資訊上傳、用數據來代表自己,讓科技成為最高指引的這趨勢,到了盡頭會是什麼樣子呢?

這些問題現在問,真的一點也不會嫌早,因為加速發展的科技壓縮了時間,使得小說家想像的科幻場景與此刻的現實生活開始疊加。而郝景芳的新書《人之彼岸》裡六篇科幻中短篇小說與兩篇科普文章,就像是作者為了回應這個科技與倫理衝突不斷的世界,寫下的仿真預言。我看著新聞,想到這些問題其實個個都在剛讀完的《人之彼岸》中有所探討,不禁起了雞皮疙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