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緯新能源董事長林雍堯於《風傳媒》所舉辦的「零碳新經濟」論壇中,提到上緯新能源在風電在地化的佈局,以及台灣有機會成為亞洲離岸風電市場的先驅。
從全球超過130國家宣示要2050淨零碳排,林雍堯表示,一個新的典範轉型時,不是更多框架,而是創造更多無限不同的產業機會。
林雍堯談及,十多年前,他剛入行時,很多人質疑台灣到底有沒有能力發展綠能;一直走到現在,能源轉型已經從議題深化、落實到能源產業的政策,產業界甚至還有一說:「得綠能者得天下」。林雍堯對此有另類看法,他認為:「不一定,得天下我想沒有這麼容易,但可以確定的是,失綠能者失天下!」。
林雍堯表示,從參與RE100(承諾於2050年前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永續氣候協議)的成員中,可看出從半導體大廠如台積電,到生活品牌如星巴克 、香奈兒等廠商,將來都會對它的供應鏈要求具備RE100之資格。也就是說,如果一家廠商沒有在製程中使用綠電的話,遲早必將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若沒有綠電 供應商終將失去國際競爭力
除了可能掉單,政治壓力也接踵而來。2024年和2026年,不管歐洲和美國,碳關稅也在啟動。換言之,廠商如果忽視、以為不必掌握綠電,就失去國際競爭力,林雍堯說。
由此,林雍堯表示,很多人認為做綠電(事業)感覺是為了下一代,其實不然,綠電可說是今天必須要立即做的事,因為當你沒有綠電,就已經失去進入國際供應鏈的生產要素。
林雍堯秀出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規劃藍圖投影片,可以看出,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扮演重要角色。2020年時,有5.2 GW來自於離岸風電,2050年達到50 GW;太陽光電則是來到40至80 GW。
然而,考慮離岸風電的容量裝置因素,林雍堯表示,在一年8,760個小時當中,能滿載發電的比例有多少?根據目前計算,比率約能達到12%至14%,若在良好風況下,甚至可以超過40%,離岸風電可以產出大概是太陽光電的一倍。換言之,離岸風電將可以在再生能源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林雍堯表示,由於台灣因為政策明確,基礎設施和法規配套完善,離岸風電產業算是走在前面的。以2025年為分野,在2025前,台灣可以利用5GW 去發展基本的綠電,作爲台灣風電供應鏈國產化練兵的場域,更重要是培養自己本國人才,進一步往韓國、日本延伸。
從產業面來談離岸風電,林雍堯表示,過去談一個產業,都是看產業的硬體供應鏈,但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的形成,不單純是硬體設備,不只帶動供應鏈,同時可帶動開發商、海事工程、設備製造以及包括法律、金融、環評等服務。
離岸風電業務延伸「連中文系、地理系的人才都需要!」
其中,上緯新能源扮演的角色就是開發商。林雍堯表示,從海域選址開始,事前就要有技術人員探勘、比對及參與施工,需要傳統電力、土木、機械等人員;除此之外,包括為了做地質研究而需要地理系的人才,為了需要和政府公文溝通,需要中文人才等,需要的人才範疇超乎想像。
值得注意是在海事工程方面,林雍堯以安裝風機來舉例,基座不僅要深入海底(海床)以下70米打樁,海底以上也有高達90米基礎建設,等於海底以下將近30層的高度,再加上風機本身重量,工程規模的龐大程度難以想像,因此安裝時需要非常大量的海事施工船;當然,事先還要做很多的電腦模擬,這又需要另外一組工程團隊。
由上可知,光是海事工程,就需要整合不同國際的設備商和國內外的承包商(contractor),對內對外都需要非常密切、複雜的溝通。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