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自二○一三年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及重要演講中,均提到要高度重視對外國的傳播工作,「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習近平說。
新南向要說什麼故事?
中國推行一帶一路,為了讓自己的野心勃勃看起來不那麼嚇人,中國把這個戰略稱為「復興古代絲綢之路」,「這個稱謂讓人聯想到一千多年前運送中國商品穿越亞洲的駝隊。」英國廣播公司 (BBC)曾在一篇專文〈一帶一路:習近平的故事會即將開講〉報導中指出:「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傳遞一種關於軟實力的信息……。」儘管「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傳遞的野心,絕不僅僅是重建一支駱駝隊。」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強國人」說故事的智慧,對照蔡政府任內最重要的國際經貿策略──「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台灣想要向國際社會傳遞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故事?
近期台灣推動新南向的一項盛事,即是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將在五月分率團赴印度,這是台灣形象展首度在印度舉辦。黃志芳是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發想者之一,他轉任貿協董事長後,將業務重點放在推展雙印經貿交流──印尼及印度,任內更風塵僕僕赴印度六、七次。
不過,貿協積極拓展印度市場的同時,先讓我們回顧一則發生在印度台商身上的老故事。
印度有十三億多人口,擁有廣大內需市場,早自馬政府時期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即宣示馬政府的全球招商計畫第一站從印度開始,最後無疾而終。台灣知名企業大陸工程公司憑藉自己實力,打從二○○五即進入印度拓展工程業務,然而,一三年初大陸工程卻無來由地被印度儲備銀行(RBI,即中央銀行)認定為是「中國」公司,必須適用印度對中國等特定國家較為嚴格的管制規定。
提升外交實力才能提供最佳保護
當時大陸工程透過各種管道向印度政府交涉,並向台灣外交部求援,外交部態度極盡鴕鳥,歷時半年沒結果。當時大陸工程正在執行的德里捷運標案,旋即陷入不可測的政治及商業風險中。
該事件經《新新聞》在一三年七月間率先披露(詳見一三七六期報導),時任央行總裁的彭淮南從媒體獲知此事,出手救援,發函給印度央行總裁,直到當年九月初,印度央行終於同時解除了大陸工程與所有台灣企業在印度的狀況事件。
經此事件,據稱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有感而發,向人私下透露:「政府不需要一直告訴企業要到哪裡去投資,企業自己會做評估,政府把自己的外交搞好就可以了。」言下之意,提升外交實力才是對台商最佳的保護。
根據統計,目前東協約有兩萬多家台商企業,但在印度只有一○六家。以台商精明靈活的冒險精神,這樣區區可數的投資家數,反映的恐怕不僅僅是台印直飛班機太少,而是可能存在其他不可測的投資風險。企業的鼻子總是比官員靈敏。當蔡政府敲鑼打鼓力推新南向,遽聞有投資印度多年的大型台商,正默默準備逐步撤出印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