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進入第二階段之後,位於烏克蘭東北部的第二大城市哈爾基夫,成為俄軍重整兵力猛攻的關鍵地點。《經濟學人》深入當地報導,在這裡倖存96天的民眾逐漸適應殘酷的戰爭,並設法繼續原來的生活,也納悶著,帶來一切死亡與破壞的俄羅斯入侵者到底有什麼好將他們「解放」的?
雷賓科(Yulia Rebenko)的手上沾滿鮮血,快速反應能力使這位心理系一年級生逃過一劫,她一聽到砰砰聲響,就立刻從廚房衝進浴室。5月26日下午,當砲火轟炸雷賓科位於莎士比亞街(Shakespeare Street)的公寓,被炸得粉碎的栗子樹倒在她的窗外時,她與砲彈的碰撞點只有兩堵牆距離。她只受到輕傷,但至少有9人當晚被送進停屍間。
俄軍當天襲擊的主要目標是八二三地鐵站,附近店鋪老闆基爾薩諾娃(Dina Kirsanova)說,她看到空中至少掠過15枚飛彈,防空系統攔截了大部分攻擊,才阻止更多人死去,「太殘忍了,這裡明明沒有軍事陣地,只有努力活下去的平民。」
俄軍4月從首都基輔(Kyiv)和其他北部城市撤出後,一直將精力集中在東部。俄羅斯想要完全佔領頓巴斯,因此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在頓巴斯(Donbas)的盧甘斯克州(Luhansk),俄軍正在進攻烏軍在當地全力固守的最後據點──北頓內次克(Severodonetsk)與利斯坎斯科(Lysychansk)。
但俄軍似乎也在向北方推進,因此剛經過幾周平靜的哈爾基夫(Kharkiv)又再次受到摧殘。5月29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首次離開基輔,到哈爾基夫視察前線。根據《路透》(Reuters)指出,他現身後的幾小時內,哈爾基夫傳出幾次爆炸。
從2月下旬開始,哈爾基夫與當地自豪勇敢的勞工階級面臨著最不確定的未來,它距離東邊接壤的俄羅斯只有40公里,戰爭初期遭遇巷戰、無差別轟炸時,各界認為哈爾基夫沒有任何機會能抵禦入侵。結果,軍民激烈的抵抗加上莫斯科不願投入包圍城市應有的軍力,讓哈爾基夫倖存下來。
5月中旬,烏軍大舉反擊並奪回北部和東北部的幾個村莊,許多民眾開始盼望能夠正常生活,有些人甚至冒險返回國內。事實證明人們不該掉以輕心,正如莎士比亞街攻擊事件所證明的,哈爾基夫北部仍在俄羅斯遠程砲彈的射程範圍內,俄軍還沒有放棄鞏固陣地,這將使烏軍很難再次將他們擊退。
哈爾基夫州長希內胡柏夫(Oleh Synehubov)表示,哈爾基夫戰役似乎不會很快結束,「我們知道這不會是只有一個月的事,我們將需要在這新的現實中生活下去。」州長自己的生活也被顛覆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3月一枚俄羅斯飛彈摧毀了州長辦公室,使他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這次受訪也是到了最後一刻才通知在哪裡秘密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