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研究所報告強調,對中國崛起的期望應該大幅下調,尤其是有關中國崛起對地緣政治影響的預估更是如此。
榮鼎集團高級分析師查理·韋斯特(Charlie Vest)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都需要面對中國近期、以及今後幾年經濟大幅放緩的現實,這一現實「並沒有真正反映在很多對中國未來走向的預測中,這可能會導致潛在的政策失誤。」
韋斯特說,人們需要對中國近期發展困境有一種更現實的看法,針對未來產業政策發展的雄心,北京將面臨一些艱難的選擇。
美國前擔任負責人事和戰備的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威爾基撰文說,某種宿命論已經潛入西方思想的某些角落:即崛起的中國註定要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大國。然而,不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麼激昂地搥胸頓足,中國都並不是不可戰勝的,其主導世界之路也不是命中註定的。事實上,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指出,中國正在迅速步入一個經濟衰退的時代,而習近平政府不知道如何應對。
威爾基說,美國可以像塑造蘇聯一樣塑造中國的崩潰。
不過,在另一方面,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拉克·帕卡德(Clark Packard)也提醒說,中國經濟跨下去對美國未必完全是好事。帕卡德最近在《外交政策》撰文說,雖然美國將中國列為最大的戰略挑戰,但隨著中國經濟步履蹣跚,西方國家不要唯恐中國經濟崩潰。
帕卡德對美國之音說,鑑於中國對美國的安全威脅,其經濟高速騰飛、成為世界超級強國無疑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但是迅速衰敗同樣也對美國不利。美中兩國有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在美國通脹大幅攀升、經濟或面臨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的敗落也會殃及美國。
帕卡德尤其對中國經濟瓦解給美國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提出警告說,中國領導層在持續的經濟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獲得了很多執政的合法性,但是如果經濟出現嚴重崩潰,將會導致出現社會動盪,領導層可能會試圖採取激進的外交政策行動將注意力從經濟問題上轉移開來。他對美國之音說:「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南海都存在許多爆發點,所以我認為當經濟崩潰可能導致一個更危險的世界時,為中國經濟崩潰而歡呼是不明智的。」
賓夕法尼亞大學中國項目和戰略計劃主任斯科特·摩爾說,雖然中國未來更有可能會變得太弱而不是太強,但這方面的證據也並不是很確鑿。他對美國之音說:「我不認為目前將政策建立在對中國衰落的預期之上是明智的。」他強調說,鑑於中國目前的發展軌跡,「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甚至停滯不前,都對美國的利益提出了很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