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產業股權交易案,過去一段時間再度轉趨熱絡,不同於馬政府時代的「台商」資金大舉返台,綠營執政後,地產大亨取代了「台商」,成為媒體交易關鍵推手,從2018年《東森電視》股權交易,到今年《鏡電視》增資20億元,與《華衛電視台》旗下的《寰宇新聞台》、《寰宇台灣台》出售,買方皆為建商背景,在台灣社會對於台商背後的「中國因素」有諸多疑慮情況下,建商儼然成為媒體產業續命的活水。
今年4月,正當台灣社會關注《鏡電視》前董事長裴偉150萬元「顧問費」,衍生綠營黨政高層介入斡旋爭議之時,另外一家新聞頻道《寰宇新聞台》傳出了出售的消息,該台所屬《華衛電視》負責人王志隆向媒體圈發布簡訊,簡訊全文為「向好朋友報告:我已經把『亞洲衛星電視公司』(包含寰宇新聞台,亞洲旅遊台…),自本月起售予禾豐傳媒(祝文宇先生)。謹此告知。」
相對於《鏡電視》從籌備到開台,2年時間燒掉13億5000萬元,王志隆投資的《寰宇新聞台》、《寰宇台灣台》2個新聞頻道在中華電信MOD經營了十多年,始終沒有建立有線電視新聞台的「集市」效果,沒有演進到「燒錢」階段,因此,《華衛》出售《寰宇》在內的10個衛星頻道,市場上傳出的售價也比《東森電視》的160億元,甚至《鏡電視》增資後的20億元要低很多,熟知內情人士甚至形容,以甲山林集團祝文宇花10億元不到的資金,買下《亞衛》10個頻道,是「買保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