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專訪《野草不盡》導演黃靖凝:有些東西正從香港消失,我想為它留下紀錄

2022-06-11 11:00

? 人氣

2019年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過了「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俗稱「送中條例」,此決定大幅削弱了香港司法獨立性,引發了「反修例運動」。衝突過後,前景未明,有人決定離開故土,尋求新的開始;有人掙扎於去留之間;也有人選擇留守家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反修例運動至今,已有許多香港影視作品聚焦這場運動以及抗爭者的身影,如《理大圍城》、《時代革命》、《少年》等等。黃靖凝執導的《野草不盡》(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則將焦點放在抗爭後決定出走的港人,記錄下他們在離別之際與初踏上異地的心境。

《野草不盡》是導演黃靖凝第一部紀錄長片,新聞系出身的她,畢業後隨家人移民美國,後來因為參與香港電台的紀錄片導演計畫而返港面試。不料,返港幾天後隨即遇上反修例運動,她身兼外媒記者,便留在香港投入相關報導工作。同年九月,黃靖凝決定把家當搬回香港,並形容自己「就好像是『回流(香港)』的感覺」。

《野草不盡》導演黃靖凝(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野草不盡》導演黃靖凝(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野草萌芽:走?不走?

被問及為何動念拍攝《野草不盡》,黃靖凝將時間拉回2020年5月國安法通過前夕,社會氣氛緊張之時,「當時很多人都在想要不要離開。當我想到有些東西正在從香港消失,就想做點事情、拍點東西。我自己也經歷過一次移民,對於『到底要不要走』還找不到答案,所以也像是藉著拍攝移民的路徑,認識離開的人有什麼想法,有種借鏡的感覺吧。」走與不走之間的掙扎,便是《野草不盡》萌芽的核心。

初步擬定好拍攝計畫後,「選擇被攝者」是黃靖凝首要面對的問題,她透露自己一開始很有目標地找諸如教師、律師等等的「專業人才」,認為這些人的離開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可能較具「故事性」;於是她不斷地在社群媒體、Telegram上招募被攝者。不過,令人無奈的是自2020年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低落,她曾在Telegram上聯絡過的人大多都將帳號刪除,另外受疫情影響,多數人也不願意出來見面。

《野草不盡》(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野草不盡》(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所幸後來透過朋友找到片中兩位被攝者:一位在拍攝期間成為新手父親、一位則是相對年輕的少年(以下簡稱「父親」與「少年」),二位不約而同決定移居英國。雖然與原先拍攝計畫有出入,但她發現被攝者們不只對於「離開」有所感觸,還皆展現了「主角魅力」,於是決定集中跟拍二位。

被攝者相互映照的生命軌跡

《野草不盡》拍攝時程橫跨2020至2021年,黃靖凝表示在拍攝期間,少年隨和的個性總能緩和現場氣氛;相較之下,父親更顧慮一旁的攝影機,她也因此花較長時間和父親培養關係。後來,她與被攝者的關係逐漸變得如朋友般親暱,但仍隨時提醒自己要謹記拍攝目的,反覆思考「我是要了解什麼?記錄什麼?」盡可能捕捉下重要場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