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美中對抗層級的擴大和升溫,世界局勢也逐漸兩極分化,首當其衝的,便是因地緣關係身處其中的各國,舉凡第一島鏈、中南半島、南亞、大洋洲諸國,都成了雙方極力拉攏的對象,如何「安穩身處其中並將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了各國政府不得不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從這次朱立倫訪問美國的發言來看,也相當清楚,若是只想一面倒地「押寶」,顯然不現實,大國有大國的玩法,小國當然也有小國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兩大強權間取得平衡,甚至成為制衡的關鍵角色,值得深思。
為什麼說只想一面倒「押寶」不現實?首先,臺灣社會雖然過去在軍事面、科技面和政治面等,都更偏向美國而非中共,但是我們無法忽略在地緣、經濟、文化等層面上,中國大陸都離臺灣更近的事實,而恰恰是後者才是百姓真正需要、真正在乎的事,這種矛盾性也多次體現在臺灣社會當中,所以才會不斷有「抹紅」的情況在政治場上發生,因為說之以理不行,就動之以情,將一切訴諸感性去謀求群眾的支持,以獲得個人利益,但這種方式真的是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的嗎?恐怕不盡然,因此未經理性思考,就盲目無端地去倒向某一邊,必然是不利的。
這點,國民黨朱立倫主席當然也知道,仔細看朱這次訪美的論調,大家只注意到他多談「親美」,其實只要看看「不放棄對話」及「有原則的溝通交往」,可看出大體上還是圍繞在「親美和陸」的藍營基調裡,比起一面倒親美,也更符合臺灣所需,仍能和民進黨做出區隔。
從軍事、政治到科技等面向,臺灣當然還是要「親美」,藉以尋求發展和維持自身底氣,但是相對地在文化、經濟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上,不能去排除「和中」的選項,這個「和」,除了要與中國大陸「心平氣和」,更是要力求「和平」,找出美中臺當中的平衡點,讓兩邊既得不到,卻又放不掉,臺灣才有機會能從中獲取到最大的利益,甚至扮演當中的關鍵角色,藉此近一步能更好的掌握自身運命,調整自身姿態。
這樣的路線,一能確保臺灣安全,二能謀求臺灣發展,三能擴大臺灣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何樂不為?朱這次去到美國,甚至重啟了國民黨的駐美代表處,就是要將這樣的聲音送進華府當中並為國民黨2024的候選人,暢通未來雙方聯絡管道;而對於主席的論述,國內也有多位藍營候選人表態支持,也側面凸顯了其有一定的民意基礎和聲量在其中,因此朱的這趟出訪,甚至能對於藍營年底甚至2024的選舉,起到「定海神針」的效果也說不定,可以肯定的是,正面的國際交流,一定是臺灣所需要的。
臺灣,因為錯綜複雜的歷史因素、豐饒的物產,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成為美中對抗下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被外界認為在美中對抗下,最有可能的引爆點之一,身處如此環境下,如何從兵凶戰危中解套,並將和平所能帶來的紅利發揮到極致,將是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的命運共同體,需要一起思考的問題。朱立倫的「台灣再定位」,至少是一個可以參考的答案選擇。
*作者為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