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部限制教師、醫師赴陸,從嚴審核兩岸交流活動;陸委會禁止台灣人任職陸官方機構、裁罰央視「信中國」節目廣告託播業者;文化部行文擬審查中國大陸出版品等事件,充分顯示當前政府在兩岸政策上採取「緊縮」的立場,並對中國大陸相關的人事物以放大檢視,造成聞「陸」色變氛圍,恐打擊陷入低迷的臺灣出版業。
近日文化部行文各出版社,要求大陸授權書籍均需經過「審查」才能出版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更導致出版界反彈,質疑政府意圖箝制「出版自由」,有違憲之虞。
台灣自1987年解嚴後,隔年1月即廢除《出版法》,因應兩岸開放探親與交流,當時的新聞局採取積極開明的文化政策,循序漸進開放大陸優良圖書、雜誌、學術、專業及政治等出版品之授權與發行。時至今日,所有大陸授權台灣發行的出版品在新聞局的行文通知,早已多年不需送審。
今日文化部「欠周全」的作法,差點傷害台灣的出版自由,並違反憲法第11條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的規定。猶記得2003年陳水扁任內時,新聞局想制訂新的出版品管理法(舊出版法被廢除還不滿五年),內容充滿「禁制」和「控管」思維,當時即受到媒體和輿論的強力撻伐「開民主倒車」,最終扁政府亦從善如流收回成命。顯見言論與出版自由已成為臺灣民主社會的重要價值。
記得邵玉銘先生擔任新聞局長時曾說過,行政機關首要工作應該是服務,其次是輔導,最後才是管理。過去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上書店百家爭鳴的盛況,早已不復見,而路上的書店,也將在今年6月吹起熄燈號,令人不勝唏噓。出版業面對網路書店與大型電商平台的市場競爭,而陷入苦戰。文化部該做的是協助並輔導文化出版事業振興發展、再造出版業的春天,而不是對侵害出版自由,對出版人綁手綁腳。
蔡政府執政二年來,台北街頭常見的是各種團體的陳抗,立法院、凱達格蘭大道及總統官邸周邊,總是擺著不斷加高加寬的拒馬與蛇籠,讓用路人穿梭其間、險象環生。公民的不服從運動,也因當前政府的施政不當,正在發酵。近期則是前有台大的捍衛校園自主及還我校長運動,後有出版人的維護出版自由、拒絕文化部審核抗議。
社會的情勢與氛圍已經改變,人民的權利與幸福需要自己來捍衛。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