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四季,比特幣快速「登大人」,從大約1萬美元的價位,在半年內抽高到6萬,漲幅高達500%,吸引全球投資人的眼光,而馬斯克的一言一行,更是牽動整個幣圈的走勢。與此同時,「數位黃金」的說法甚囂塵上,投資人將加密貨幣視為新一代的保值性資產,地位等同黃金。機構投資人的態度也轉向,從反對轉為接納,愈來愈多資產管理公司將加密貨幣納入投資組合。
但比特幣去年11月攀上6萬9000美元的高點後,隨即反轉下跌。半年內,比特幣接連跌破4萬、3萬等關卡,更在6月18日跌破2萬,跌幅超過70%,幾乎吐回過去兩年的漲幅。除了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貨幣也大跌70%以上。但在這段時間當中,黃金價格卻是持平,維持在1,850美元左右的價位。為何號稱「數位黃金」的加密貨幣,走勢與黃金截然不同?
比特幣具備稀缺、去中心化特性,與黃金類似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聯準會為了刺激經濟,於當年3月實施降息與量化寬鬆,造成市場資金高漲,美元貶值,投資人除了將資金投入股市、房地產、黃金,也投入加密貨幣市場。此後,「數位黃金」的說法開始盛行,不只是散戶,機構投資人也漸漸看好加密貨幣,市場充斥樂觀態度。
傳統貨幣為人詬病的是,央行可以透過印鈔的方式,控制市場上的貨幣數量,造成通貨膨脹。相較之下,由於比特幣總供給量固定2100萬枚,不會有通膨的問題。這是投資人認為加密貨幣是數位黃金,能作為保值資產的關鍵論述。暱稱腦哥的區塊鏈YouTuber黃文逸也分析,比特幣的資產屬性與黃金類似,同樣具有稀缺性、去中心化、不會隨時間衰變等特性,因此被視為數位黃金,在通膨壓力大的時候,被投資人視為黃金的替代品。
從理論來看,比特幣應該要跟黃金一樣抗通膨,而這一年來的通膨高漲,就是對其抗通膨能力的檢驗。摩根大通(JP Morgan)曾在去年十月,比特幣鄰近歷史高點時表示,「投資人對通膨的擔憂重啟他們對比特幣抗通膨的興趣,貨幣的價值下降,比特幣的價值應該保持。從歷史來看,比特幣的走勢與其他資產無關連,例如股票,所以持有比特幣也能避免股市下跌的傷害。」摩根大通的這番話,顯現當時投資界對比特幣的看好。
遺憾的是,比特幣並未通過驗證,從去年11月的6萬9000美元高點下跌,並於6月18日跌破2萬,跌幅超過70%,目前仍未有觸底的跡象。不只是比特幣,以太幣、狗狗幣等知名加密貨幣也大跌;與美元掛鉤,全球市值第三大的穩定幣Terra,更在幾週的時間內喪失99.9%的市值。總體而言,所有加密貨幣市值已蒸發掉超過兩兆美元,從三兆跌到一兆以下。相較之下,黃金價格不但維持在1,850美元左右的價位,還在烏俄戰爭開打初期衝破2千,以2,070.42美元直逼歷史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