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網軍出征,寸草不生」,其網軍破壞力與影響力,顯而易見。一般而言,網軍乃是利用各種不同網路上的群體與方式,透過大量帶風向,來達成影響或塑造輿論目的。 就商業而言,乃透過各種方式行銷、推廣特定人、事、物者,或透過詆毀競爭對手的方式,以達成其商業競爭目的。就政治而言,在選舉上,可透過政治網軍以不同人事物正面形塑候選人形象,亦或對候選人進行人格毀滅,導致選舉結果翻盤,就政治人物操作而言,則可透過網軍來為其政治決策辯護,或帶方向改變批評聲浪轉移焦點,亦或攻擊對手來達成助其獲取政治資源的目的。
最著名則是2018年楊蕙如以網軍帶風向攻擊外交部前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釀成憾事,及2019年4月中總統初選賴清德曾公開請求蔡總統約束網軍對其抹黑。可見不分朝野皆對網軍十分忌殫與恐懼。網軍不僅控制輿論,危害民主,甚至透過各種網路暴力手段威脅政敵,儼然成為另類網路黑社會。雖然目前執政黨政府口頭上否認養網軍,然政府養網軍情形一直備受質疑,實值各界持續監督與追蹤,茲從相關面向探討如下:
一、何謂網軍?
(一)網軍的型態
雖然網軍在法律上並無明確定義,一般泛指在各大社群散播訊息的人。網軍行銷則是公關公司透過控制的網路帳號,於社群媒體上有組織性發表言論,影響一般網路使用者的思考和判斷,達成業主傳遞資訊給一般大眾的目的。有論者認為網軍型態可分為四種。首先是,「對價關係型」即接案幫忙宣傳。其次是「惡意攻擊型」即接案,但是以惡意攻擊對方為主要策略。第三是「側翼粉專」,其策略以簡單明瞭二分法方式進行宣傳,配上梗圖。第四是「水軍」,以大量殭屍帳號淹沒留言區或推文。而隨著時代演進科技進步,社群媒體與網路運作方式也逐漸不同,運用大數據進型分析與預測,更能精準攻擊與防守。而網軍通常有三種任務,一是銷售商品,二是危機處理。三是議題操作與形象塑造。
(二)網軍操作方式
網軍概念起源於網路行銷及社群行銷操作方法,透過各大社群媒體及論壇進行發文宣傳,在文章中帶入各種宣傳話題,並在文章留言處與互動交換意見,或灌輸觀點。由於此種操作模式過度費時及費人力,而為增加訊息的快速曝光,業者便開發可運多個社群帳號同步發文及留言的特殊系統,讓網友幫忙分享宣傳。進而衍生出坊間企業提供「水軍」服務,利用軟體進行灌水留言,讓人誤以為是時下熱門話題讓網民參與互動,以營造熱門假象,或是形成輿論。
專業行銷公司,會先布置網軍。先行投入資源量產網紅及意見領袖,或與素人寫手合作提供親民觀點文章,並運用好幾個不同帳號到處轉發,讓一般人認為普通民眾心得。最後,開發程式管理成千上萬假帳號,在不同地方回話、留言來為特定立場言論衝聲量、洗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