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從電價調整看企業家的高度與格局

2022-06-26 06:40

? 人氣

俄烏戰爭衝擊下,台電發電成本高於電價,今年恐虧損逾千億元,(圖/洪煜勛攝)

俄烏戰爭衝擊下,台電發電成本高於電價,今年恐虧損逾千億元,(圖/洪煜勛攝)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歐洲各國電價大幅上漲;相形之下,台灣電價長期偏低,工業電價比住宅電價還低,而且低於成本,明顯不合理。面對電價調整聲浪,有企業界負責人認為這是國際趨勢,表示支持;也有工業大老稱,如果調漲工業用電,製造業一定會出走。企業界對電價調漲的反應兩極,也反映出企業家的高度、格局與視野,大不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各國能源價格飆漲,使得電價大漲。BBC報導,英國今年家戶電力與天然氣價格上限調漲了54%,預估年底前可能再上漲40%。路透報導,德國家戶天然氣價格今年全年將上漲逾6成。由於能源與電價大幅上漲,通膨飆高,嚴重衝擊民生,歐洲各國政府紛紛擴大支出,對低收入戶與身障者提供能源補貼。

台電每度發電成本比電價高28% 全年恐虧逾千億

俄烏引爆能源危機,煤與天然氣等燃料價格大漲,台電4月每度電的發電成本逾3元,比電價高出28%,在這個情況下,台電每發一度電,虧損也增加,如果電價繼續凍漲,預估今年全年將虧損逾千億元。

台灣主要能源都依賴進口,但台灣的電價卻是全球最便宜的國家之一。據國際能源總署統計(2020年資料),台灣工業電價為全球第六低,工業電價平均每度僅2.4461元,住宅電價為全球第四低,住宅電價平均每度僅2.5596元。

台灣能夠維持這麼低的電價,主要依賴國庫補貼工業大戶。長期偏低的電價帶來許多副作用,例如,企業缺乏意願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難以發展清潔能源科技與產業,也難以提升競爭力;由於電價長期偏低,使得電網脆弱性問題長期被忽視,台電遲遲未能進行長期投資,建立分散式區域電網,303停電事件就是一大教訓。

今年以來,全球能源價格與電價紛紛上漲。台泥董事長張安平日昨指出,今年電價上漲是國際趨勢,台泥在全球許多個國家有工廠,歐洲電價是台灣的4倍以上,台泥在國外的工廠,有些國家的電價已上漲逾20%。儘管調漲電價會增加企業成本,但他支持調漲,這樣使用者才會想辦法優化能源效率,減少能源使用與碳排放。

從國際趨勢看,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全球能源價格與電價紛紛上漲。遺憾的是,國內也有不少工業界大老,無視於國際大趨勢的變化,也無視於未來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只看到眼前短暫的利益。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在卸任前表示,「如果只漲工業用電,製造業一定會走出去。」問題是,台灣工業電價已是全球第六低,工業大戶如果還能找到電價更低的國家,或許應該趁早準備逐電力而居。

究竟電價該不該漲?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日昨發表聲明指出,台灣的電價長期以來未反映環境成本,無法發揮價格的政策效果,建議先漲工業部門及用電大戶,暫緩民生用電調漲。

電價應合理反映成本 不應由國庫無限補貼

面對這一波能源與電價上漲趨勢,國內電價應合理反映成本,不應由國庫繼續補貼工業大戶。誠如張安平所言,「這是全球趨勢,必須面對。」

然而,台電電價合理反映成本後,更重要的責任是確保供電穩定,這不僅是美國商會關切的問題,也是國內所有企業最憂心議題。在俄烏戰爭與淨零轉型的國際趨勢下,綠能的需求大增,未來電價持續看漲,一味要求國庫貼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面對缺電危機,企業界與其坐等台電發電,不如主動投資綠能,把危機變商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錦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