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面在野的政黨,國民黨最重要的舞台,就是在立法院的表現;而立法院的表現是好是壞,又與黨團總召有密切的關係。
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國民黨,經常被人形容為是一個老態龍鍾的政黨,更被人質疑是一個失去了年輕人信任的政黨。之所以如此,有一部份原因出在國民黨在議題的選擇與陳抗的方式,仍然沒有完全與年輕人的思維與作法接軌。並不是作為在野黨,就要完全學習過去民進黨霸道無理的抗爭手法;並不是失去執政權,就要像民進黨一樣用謊言與口號試圖重奪政權。民進黨固然取得政權,但執政後失墜之快,也是前所未見,國民黨萬不可以民進黨為師,反而邯鄲學步,失去自己原本的優勢。
經歷過這數十年來的政治鬥爭,民眾已經普遍厭棄了藍綠之間的爭鬥,彷彿藍綠之間把執政權看得比人民的福祉還要重要,因此造成柯文哲的崛起,以及「白色力量」的一時興盛。台灣的藍綠惡鬥,並不是選舉政治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政黨對自身的定位出了問題,政黨看不清民眾真正的需求,將算計與私利放在人民之前。然而,政黨政治終究是民主國家的常態,沒有穩定的組織與累積,「白色力量」只會是一時的現象。人民終究需要回頭關注:到底哪一個政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聲音,而不是政黨的私利?
因此,這次要選舉黨團總召的江啟臣所提出「拿鐵秘書長」的觀念就十分重要。他提出「不卑不亢、剛柔並用;當戰則戰、該和能和」的做法,我相信這也更符合能夠理性關注政治的新一代人民期望。不是每一個法案,都要搞成焦土戰反對民進黨到底;不是每一個政策,都要為反對而反對,無視這一政策可能有利國計民生。國民黨固然只有三十四席,但是仍然比民進黨最低潮的二十七席多,理應能夠發揮更強大且更理性、更中道的力量,作為人民利益的「守門人」,應該強力阻擋時,就奉陪到底,有效杯葛,必要時並發動體制外抗爭;有利人民權益時,也可以大方表達認同,與民進黨合作,將好的政策落實成法案。我相信,國民黨若能採行這種理性的問政方式,能夠讓民眾對國民黨耳目一新,而這一問政方式能否有效的落實,端乎國民黨立委的一念之間,更端乎國民黨黨團總召的一念之間。
民進黨的黨團總召長期以來都是柯建銘,我們看到民進黨在國會的形象始終低迷不振。若國民黨的黨團總召能夠與柯建銘形成強烈對比,相信人民會對國民黨刮目相看,這也更有助於國民黨「重返執政」的目標。
*作者為前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