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受到俄烏戰爭的影響,或許是感受到中國綜合實力的威脅,以美國為首的G7在今年峰會結束後,與受邀出席的阿根廷、印度、印尼、塞內加爾、南非、及歐盟領導人,發表韌性民主聲明(Resilient Democracies Statement) ,希望能夠共同努力達成包括氣候變遷及COVID-19在內的全球挑戰,提出更平等、包容、及永續的解決方案。此外,這些國家也重申對以規則為基準的國際秩序(rule-based international order)之承諾。
此聲明特別強調在四個層面精進全球民主社會的韌性,包括(一)全球責任:民主政治的可靠夥伴關係、(二)國際環境:民主政治捍衛公開及多元的辯論、(三)公民社會:民主政治保障並鼓勵多元的公共空間、(四)包容及平等:民主政治促進平等代表性。最後,各國希望透過這項聲明的精神,強化民主政治的韌性。這是繼去年美國拜登總統舉辦民主高峰會後,又一個在國際間形塑民主對抗專制(democracy vs autocracy)氛圍的展示。不過,由政治體制出現民主倒退的美國做此倡議,顯然相當諷刺,它或許應當先改善本身的民主環境再說。
根據經濟學人所做的民主指標(Democracy Index),在全球一百六十七個調查國家中,美國在二○二一年排名二十六,表現還算可以,但是根據這項調查,自二○一六年開始,美國已不再是完全民主(full democracy)、而是有瑕疵的民主國家(flawed democracy),且分數逐年下滑,顯示其民主倒退已成趨勢。
在自由之家所做的一百九十四個國家二○二一年全球自由指標(Freedom in the World Index)中,各國根據其在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和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的表現,分成自由、部分自由、不自由三大類別。美國雖然是全球八十三個自由國家的一員,但在傳統的一至七分中(一位最自由、七為最不自由),各得兩分,是歷年來最差的表現。在政治權利的四十分中拿下三十二分、公民自由的六十分中獲得五十一分、總分八十三分的美國,排名第五十八,遠遠落後所有的北歐及西歐國家,也不如部分曾施行共產制度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等中東歐國家,同時還輸給南歐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馬爾他及希臘。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臺灣、澳洲及紐西蘭,無論是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的指標,都勝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