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大國」 遇上「人權惡霸」
中國境內的人權問題也是北歐國家不滿北京的原因之一。佛斯比表示,北歐各國過去習慣以隱晦且謹慎的方式,向中國人權問題表達擔憂。但自2019年香港民主運動爆發後,北歐官方的言論逐漸轉為直接,官員們開始使用推特公開批評中國人權問題。根據統計,自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北歐外長們一共發布了28次推文,公開指責中國政府侵犯人權。
2021年5月,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對新疆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族群的處境表達「嚴重關切」。該聲明表示,新疆「再教育營」嚴重限制維吾爾族人的宗教自由、言論自由、人身自由及和平集會自由,並呼籲北京政府盡快開放聯合國進入當地,進行相關研究調查。
面對北歐政府的嚴厲譴責,中國駐北歐大使館也公開反擊,稱這些行動是干涉中國內政。根據統計,自2020年初以來,中國駐丹麥大使館已發布14份聲明,敦促丹麥政府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並表達其憤怒和不滿。
禁止華為、中資進入市場
除了價值觀上的對抗之外,北歐各國也祭出多項預防性政策,防止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參與其數位基礎設施工程。佛斯比表示,幾年前華為仍與北歐多家主要電信公司(丹麥的TDC、芬蘭的Elisa、挪威的Telenor、瑞典的Telia)維持5G網路開發合作,但隨著美中競爭白熱化,美國2018年開始向歐盟施壓,要求其停止使用華為設備。
對此,北歐各國則採取不同做法。佛斯比指出,丹麥和瑞典將5G問題視為國安問題,並賦予國內國安情報機構相關決策權。而挪威和芬蘭則傾向將其當作技術管理問題,因此至今仍未直接禁止華為進入該國市場。
另外,北歐各國近年也陸續引進新的投資審查機制(丹麥2021年已執行,瑞典2023年將執行),或修改現行法律(芬蘭和挪威分別在2020年及2022年修法),防止中國資金流入國內。與此同時,北歐民眾也大力要求政府,加強對中國學術合作研究的監管。
佛斯比坦言,北歐與中國當前的關係要改善並不容易,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身為北歐主要合作夥伴和安全提供者的美國,對中政策未來只會越趨強硬,北歐恐怕也難以與其持相反立場;第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統治下,中國的人權和民主情況恐怕只有惡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