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日本首相的菅義偉曾是拜登就任後第一個到訪白宮的外國領導人,他去年與拜登共同強調「台海安全與穩定的重要性」,也讓日本在台海情勢中的角色日益重要。雖然菅義偉在辦完東京奧運後「功成身退」,但日本政府仍依舊繼續力挺台灣。目前是自民黨最大派系領袖的安倍晉三除了主張「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認為應當創造出「讓中國放棄武統台灣」的情況;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也成為日本第一個參加軍事同盟會議(北約)的當代日本領導人,會中主題正是「如何應對中俄威脅」。
日本政府的動向當然引起中國方面的高度關注,中國外交部就曾駁斥安倍晉三「台灣是中國的事,不關日本的事」;中共官媒《環球時報》也分析,岸田文雄決定出席北約峰會是為了加強日美同盟,不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也指出,日本可能是為了將北約等勢力引進東亞,獲取更多遏制中國、北韓與俄羅斯的籌碼。畢竟集體防禦在俄烏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日本希望參與更多不同的多邊安全機制。
《環球時報》還譴責日本政府只是配合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趁機讓軍國主義死灰復燃;香港《南華早報》也引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的說法,表示「對於中國計劃攻擊台灣的擔憂恐誇大其詞」。雖然解放軍的戰機與軍艦,確實不斷出現在台灣甚至是日本的周遭區域,但王緝思4日在北京清大舉辦的「世界和平論壇」(World Peace Forum)強調「從沒聽過中國高層官員談及武統,也沒有聽說他們有武統台灣的時間表」。
對於這些粉飾太平的言論,《詹氏防務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的駐日記者高橋浩佑在《日經亞洲》撰文指出,中國確實提出了許多自我辯護,但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停止對於區域穩定以及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造成威脅」。高橋浩佑以最近引發爭議的「台灣海峽內海說」為例,直指北京的主張根本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任何國家的領海都不會超出其海岸基線的12海里(約22.2公里)——由於台灣海峽最窄處也有130公里,這意味著至少有85公里寬的海域應被視為「國際水域」,受到國際法「公海自由」原則的約束。
高橋浩佑也以解放軍最近在東亞的行動為例,說明中國自己正是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行事,因此中國海軍的軍艦才會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經常穿越日本的五大海峽——宮古海峽、大隅海峽、對馬海峽、津輕海峽和宗谷海峽。諸如去年中俄海軍的聯合艦隊穿越北海道與本州之間的津輕海峽,日前兩國海軍分別繞著日本列島航行時,也再度穿越了對馬與津輕等海峽,北京從來不認為這些地方是日本內海——這些海峽大多兩側都是日本島嶼,而且寬度遠比台灣海峽更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