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4日公布2018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退步3名,居全球第17名,為9年來最差;其中以「企業效能」下滑5名最明顯。中國的排名則大幅躍升5名,擠進全球第13名;這是台灣首度被中國超越,退居亞洲第4。
根據IMD公布的2018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前5名依序為美國、香港、新加坡、荷蘭、瑞士。全球前5大與去年相同,但美國擠下去年競爭力排名第一的香港,前進3名,重返第1名。
台灣在63個國家中總體排名為第17,比去年退步3名,表現是9年來最差;亞太地區排名也退步1名,位居第4。綜觀台灣近年排名,2009年全球排名23表現最差,2011年則躍升到第6,今年的表現則是9年來最差。
台灣「企業效能」下滑最明顯
IMD評比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4大項目,台灣在4項排名全數下滑,其中以「企業效能」下滑5名至20名最明顯,主要是勞動市場細項指標從去年的26名大幅退步至38名,行為態度及價值觀指標也從去年的16名退至23名,其餘包括金融與經營管理兩項指標,表現不如去年。
在「經濟表現」部分,則下滑2名至第14名,其中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排名退步最多,但就業與價格表現相對較去年佳。在「政府效能」部分,下滑2名至第12名,經商法規與體制架構排名大幅退步,不過租稅政策與社會架構2項指標較去年進步。而「基礎建設」部分,小跌1名至22名,不過其中基本建大跌9名落到39名,技術建設指標表現也欠佳,下跌3名;科學建設排名與去年相同,但醫療與環境進步3名,教育進步6名。
中國排名大幅躍升5名,首度超越台灣
這次也是台灣排名首度輸給中國。在今年的排名中國大幅躍升5名至全球第13名,也是亞太第3。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布里斯(Arturo Bris)分析,中國在實質與無形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在法規制度面的改善,是整體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央社》報導,對於這次台灣在IMD世界競爭力報告中排名下滑,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表示,結構性問題沒辦法馬上解決,但隨著新南向、五加二產業政策、法規鬆綁、排除投資障礙等政策逐步發揮效果,未來幾年排名有望轉佳。
國發會也認為,世界競爭力報告的調查對象是企業經理人,評比時自然會從「經營考量」與「企業成本」的角度出發,因台灣《勞基法》修正是朝保護勞工權益邁進,才使得此項排名大退步,而單以「勞動市場」指標來看,排名退步不見得是壞事。至於「經濟表現」會下滑,主因是出口集中度高,以及外人直接投資排名落後,企業經理人憂心產業的全球布局調整會影響經濟前景所致。
邱俊榮表示,政府已正視出口國過度集中的問題,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改善這個結構問題;另外台灣服務貿易長期逆差,原因是台灣是技術輸入國,目前政府力推的五加二產業政策,中心思想就是產業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希望扭轉服務貿易逆差的情勢。
邱俊榮也表示,雖然部分指標排名不甚理想,結構問題也很難立刻解決,但政府推出的各種政策,效果會逐漸見效,將有助提升台灣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