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煤炭價格高企將使嘉能可成為市場上股東回報水平領先的公司之一,」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寫道。
過去十年中,許多主要西方國家都減少了煤炭的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成本競爭力的較清潔能源。得益於美國壓裂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俄羅斯對歐洲的出口,天然氣供應變得更為充裕。受價格下降以及政府補貼和強制令推動,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奪取了市場份額。
儘管如此,全球煤炭需求仍然強勁,一個助推因素是,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長,而且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今年需求有可能創紀錄高位。
國際社會著眼於到本世紀末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理想情況下是把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並且正為此努力。煤炭的再度興起有可能讓這種努力受挫。燒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燒天然氣的排放量高出約一倍。
前述升溫控制目標是190多個國家基於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所同意追尋的,旨在避免全球變暖最危險的潛在後果。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簡稱IPCC)表示,要想實現該目標,排放量到本十年結束時得大幅減少。而目前排放量持續上升。
氣候活動人士和預測人士對煤炭使用量的上升感到擔憂,但認為這在西方國家是短期現象,他們更擔心烏克蘭戰爭和其他地緣政治事件正刺激新的天然氣投資,相關設施或許會運作幾十年。
談及煤炭用量激增時,柏林的非盈利組織Climate Analytics的首席執行官Bill Hare說:「這或許是合理的,但不會長久。」
律師和行業顧問表示,雖然很多國家正在競相鎖定短期內的煤炭供應,但這些國家並不會與煤炭開採商簽訂新的長期契約。這與天然氣市場形成鮮明對比,一些國家已經開始與美國和卡達的液化天然氣發貨人簽署長期協議。
儘管如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西方國家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努力會給全球供應帶來壓力。今年4月,歐盟同意禁止進口俄羅斯煤炭。據Rystad Energy稱,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發電用動力煤供應國,而這項禁令影響了歐洲電廠所需煤炭供應的70%左右。
除德國外,義大利、法國、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現在也表示,準備重新啟動燃煤電廠,增加發電量,或延長這些發電廠原定的運行期限。很多國家表示,正努力在冬季到來之前增加天然氣庫存。作為取暖燃料,冬季的天然氣需求很高。